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是目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税收体系很不完善,未能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目标。因而,研究如何重构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税收体系,强化纳税人的行为,引导企业与个人放弃或收敛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实现经济与生态资源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情况,然后分析了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税收体系的现状尤其是现行税收体系的特点与缺陷,最后在遵循环境与资源保护税收体系重构原则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重构环境与资源保护税收体系的具体措施,这也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写作提纲
1.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税的研究较多,包括环境税的双从红利效率、资源税对矿产生产的影响、资源税税收成本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州政府之间环境资源税的竞争、环境资源税的中立性、资源税与铁路系统收费的相互影响、垄断竞争环境中可耗竭资源税问题等等。Pigou(1920)对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Hotelling(1931)最早研究了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开采问题;以霍特林模型为基础,P. Dasgupta等(1980)认为,竞争市场中资源价格变化越快,人们对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速度也就越快;Margaret E. Slade (1986)认为资源税对可耗竭资源开采的影响取决于资源税率的变化率与市场利率的大小;Sancho F(2010)发现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对能否产生双重红利十分关键,而各能源产品间的替代弹性则决定了能否最大程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Ruiz(2010)指出政府可能通过环境税制改革的方式来挖掘动态拉弗效应以得到双重红利,并以对消费者一次总付出的转移支付形式完成其特定顺序的外生支出。
国内研究环境与资源税的专家学者很多,他们大多是从理论上分析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税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障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改革建议。张举钢等(2007)认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税并没有实现其征收目的,也未体现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己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宋歌(2011)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税收是政府实施环境保护的必要经济性措施;梅运彬、刘斌(2011)研究得出环境税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呈现税收征收范围广、开征税种针对性强、燃料税(燃油税)收入比例高、环境税收收入专款专用等特点;华国庆(2011)认为环境税税权应交予中央与地方共享,并建议在环境税税收收入分成方面考虑给地方更大的分成比例;吴健(2013)对联邦层级的环境税收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美国如何利用税收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为我国环境税收系统的构建提供经验借鉴。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01-2022.12.15: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调查相关数据;
2022.12.15-2022.12.28: 准备开题报告,认真完成开题报告与答辩工作;
5. 参考文献
[1]向贤敏.论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重构[J].经济经纬. 2005.
[2]张李均,周严.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构建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
[3]宋歌.论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