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首先,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发展程度看,现正处于思想交锋与文化选择激烈的时期,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正成为中国民众的文化参照之一。
而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聚在一起是怎样融洽相处的,其他文化环境中的人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文化类节目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以《非正式会谈》节目为例,对我国当前文化类节目现状以及其中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案例背后的成功原因、存在的困境以及相对的建议,以指出此类节目如何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问题:(1)文化类节目如何兴起、引发热潮 (2)文化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意义 (3)文化类节目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因素 (4)文化类节目中的跨文化传播困境及对策写作提纲:一、绪论 1、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文化类节目的内涵3、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背景4、目前国内学界研究现状 二、《非正式会谈》节目概况及其跨文化传播意义(政治、文化、国家形象等层面)三、《非正式会谈》节目中的跨文化传播要素分析(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四、《非正式会谈》节目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五、结语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主流学界对#8220;文化类节目#8221;及其基本特征的描述较为驳杂,尚未形成统一而集中的界定,但基本具备了一定共识,即#8220;以文化教育为宗旨、以电视传播为手段,以传播知识为目标#8221;。
从文化类节目的基本概念入手,学者们总结了这一类型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
包括国内文化类节目的演变形态、满足大众求知欲望的突出特征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分析研究我国文化类节目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了解这一类型节目的内涵,并以时间为序进行梳理,展现其发展历程。
2、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背景,对其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形式、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3、对《非正式会谈》节目深入剖析,从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传受双方、内容、媒介、效果等方面对其研究,并以此为例,指出这一类型节目中有利于今后文化类节目跨文化传播的因素,提出建设性意见。
5. 参考文献
[1] 周怡敏.电视节目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1,(17).[2] 唐苗.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在中国的衰落--基于跨文化传播视野的三个案例分析(英文)[J].国际新闻界,2015,(10).[3] 赵翊.全球化背景下双语节目主持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传播与版权,2017,(4).[4]颜梅、何天平.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7).[5]刘晓欣.电视文化节目研究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2).[6]滕慧群.文化类节目的形态演变与功能表达[J].声屏世界,2017,(8).[7]胡勇、王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学研究[J].今传媒,2014,(4).[8]牛嵩琳.浅析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现象[J].视听,2017,(10).[9]Edward T. Hall.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Doubleday and Company,1959.[10]陈蕾.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解读孔子学院[D].南京师范大学,2011.[11]王伟鑫.中华语言文化对外传播发展策略探索--以#8220;汉语桥#8221;、《快乐汉语》等一系列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电视节目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183; D刊(学术刊),2015,(9).[12]史一彤.辩论类电视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意义--以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13]张景.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8220;汉语桥#8221;节目--以2016年第十五届#8220;汉语桥#8221;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4).[14]方佳辰、罗彬.传播学视阈下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分析--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J].今传媒,2017,(4).[15]杜哲.电视谈话节目的跨文化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