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量和异种瓢虫卵块存在对异色瓢虫产营养卵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0 16:10: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属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原产于亚洲,其对蚜虫1、介壳虫、叶螨等其它软体类昆虫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2,20世纪初,异色瓢虫被引入北美、南美、大洋洲等地,已经在各个地区形成了鲜明的优势种,在天敌治虫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异色瓢虫的不断应用,它对人们的各种水果的深加工和葡萄酒的生产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它的极强的繁殖力和大规模聚集现象对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3

异色瓢虫产卵量大,产卵块数多4,还可以一次交配终生产卵5,6,提高了其在田间的适应性,增强了其繁殖能力7。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异色瓢虫在田间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后代生存或者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产一种未受精的卵。该卵不能完成正常的孵化,在受精卵孵化完成后,会优先取食该未受精卵。未受精的卵可以为初孵幼虫提供一部分营养,增强其活动能力和获取食物的能力,有利于后代的发育8。由于未受精的卵没有孵化能力,仅仅是为初孵幼虫提供了营养,所以该卵被称作营养卵9,10。初孵幼虫活动能力较低,营养卵的产生为初孵幼虫提供了营养,使其有充足的能量搜寻新的食物11,提高了幼虫在田间的成活率。

目前对于营养卵的研究较少,而且不同的地区报道的营养卵的平均比例也有一定的差异(15.2%,Kawai;24.5%,Osawa)10,12,本研究着重于调查野外与室内饲养的异色瓢虫所产营养卵比例的差异,探究外界因子的干扰下异色瓢虫产卵量的变化和营养卵比例的影响因素:试验观察不同蚜虫饲喂量对营养卵比例的影响以及外界卵块存在的情况下,异色瓢虫产卵的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不同饲喂量对异色瓢虫产卵行为与产营养卵行为,实验初期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异色瓢虫产营养卵,并且营养卵的比例大小不一,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不同饲喂量与产营养卵行为的关系。试验进行初期,异色瓢虫野外采集回来死亡率较高,室内不能提供充足的蚜虫量供其产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室内种植蚕豆,饲养个体较大的豌豆修尾蚜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卵的孵化有同步与不同步现象,该现象是否为瓢虫产卵的另一种策略,该策略与瓢虫产营养卵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实验过程中会发生异色瓢虫取食已产卵块的现象,该现象是偶发性的还是应对食物的一种其它策略还未可知。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是野外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观察野外发生的现象后室内实验室进行细致的研究,得出明确的结论。实验开始采集野外的异色瓢虫的卵块,带回实验室孵化并观察其在室内的孵化数目和营养卵的数目,对比室内饲养的异色瓢虫产卵及营养卵数目,进一步做蚜虫密度干扰的实验。

该试验通过野外试验发现了现象,室内的研究是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试验通过行为学观察得出具体的结论,可行性强,对于室内的饲养试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异色瓢虫在田间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后代生存或者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产一种未受精的卵。该卵不能完成正常的孵化,在受精卵孵化完成后,会优先取食该未受精卵。未受精的卵可以为初孵幼虫提供一部分营养,增强其活动能力和获取食物的能力,有利于后代的发育。由于未受精的卵没有孵化能力,仅仅是为初孵幼虫提供了营养,所以该卵被称作营养卵。

本试验明确了瓢虫的营养卵的功能,对瓢虫的后代的存活于发育有重要的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4-6月开始进行野外调查,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部分预实验。

6-7月整理数据,进行不同饲喂量对产卵量与营养卵比例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并作初步分析,采集野外瓢虫至实验室饲养,建立稳定的实验室种群。

7-9月室内探究用禾谷缢管蚜饲养异色瓢虫的相关试验,并确立室内饲养异色瓢虫的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