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转基因抗虫棉约占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其载铃多,早熟高产,但易出现缺钾性的早衰,导致棉花产量降低。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主要养分中钾素含量高于氮磷含量,且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还田后释放速度快。目前我国秸秆还田率低,如果秸秆还田率能提高10%,就相当于施用了180万吨化学钾肥[1],可以有效缓解土壤钾素亏缺状况。由此看出秸秆还田是一种不错的补钾措施。因此,有必要展开研究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从而为研究秸秆还田对钾肥的替代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概况
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余的富含纤维成分的农作物残留物,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等农作物的秸秆。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亿t,其中被利用的比例不足20%[2]。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在印度西北部地区,在降雨量均匀的年份,秸秆还田对作物的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在降雨量较小的年份,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明显[3]。Sun 等研究了我国河北潮土秸秆还田17年的效果,指出秸秆还田可以提高作物产量[4]。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及不同埋深对水稻的影响表明,以秸秆埋深5 cm还田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在麦秸还田0-9000 kg hm-2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之增加,而穗数随之逐渐减少,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随之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长宽比和胶稠度增大,直链淀粉含量下降,以秸秆还田6000 kg hm-2时水稻产量结构相对协调,产量也高,品质较好[5]。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种植面积大,约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钾因性早衰问题严重,增施钾肥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我国钾矿资源匮乏,钾肥长期依靠进口,钾化肥价格高,农民施用钾肥积极性不高,导致棉花产量降低。麦棉两熟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区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麦棉秸秆作为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还田后可以补充土壤的钾素,减少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提高棉花产量。
通过研究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来说明小麦秸秆还田对化学钾肥替代的可行性,从而为确定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小麦秸秆还田量以及不同的化学钾肥处理,研究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实验选择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2015年在江苏省南京市(11850'E,3202'N)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进行麦棉两熟制周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试验设4500kghm-2(半量还田,W4500)和9000kghm-2(全量还田,W9000)2个秸秆还田量处理,150kg K2Ohm-2(K150)和300kgK2Ohm-2(K300)2个施钾量处理,以不施钾肥和秸秆处理为对照(CK),共5个处理。2015年试验棉花在4月25日育苗。试验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棉花7行区种植,小区面积28m2(7m*4m),行距1m,株距0.3m,种植密度33000株hm-2。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运用秸秆来替代化学钾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来说明秸秆替代化学钾肥的可行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7月-2015年11月,进行棉花季的田间试验及取样分析;
2015年11月-2016年3月,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撰写科研论文;
2016年3月-2016年5月,撰写毕业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