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药品安全监管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无一不在刺痛着人们的心。
例如2008年,6人注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经抢救无效无一生还,而后查出该注射药品产自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2009年,江苏一起狂犬疫苗造假大案,致使21万份问题狂犬疫苗肆虐我国27个省市,导致千万百姓深受其害;2010年,山西近百名儿童因注射问题疫苗非死即残的药害事故被媒体曝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一)关键问题本文的关键问题是介绍目前国际上药物警戒体系的两种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央系统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地方系统模式,并对两国的药物替戒体系包括药物警戒法律体系、组织体系、信息收集体系、信息评价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后得出一些对构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启示。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策略。
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地方系统模式,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药物警戒体系;第二,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构建药物警戒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药物警戒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药物替戒组织体系,建立药物警戒信息收集体系,建立科学的药物普戒评价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药品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国际药品监测研究计划,旨在发展一个国际通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1971年WHO协商会议召开,一份名为国际药品监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角色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国家药物警戒中心的设想,以及开展国际间协作的行动指南,会议决定以在乌普萨拉建立的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为基础,联合英国、瑞典、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个国家,共同展开国际药品监测计划。
自1968年至2003年,全世界有84个国家参加了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其中正式成员国家72个,非正式成员国12个,中国于1998年成为该计划的正式成员国。
4. 研究方案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界定了药物警戒和药品安全的涵义,然后阐述了建立药物警戒体系的意义和方法;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我国药物警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普遍存在,药品安全信息交流不够等;第四部分分析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药物警戒体系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根据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药物警戒体系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解决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问题的对策,最后是结论,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
5. 工作计划
2022.12.1-2022.12.15:确定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题目,然后根据课题查找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2022.12.15-2022.1.15:根据查阅的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进行审核;2022.1.15-2022.3.1:根据开题报告的审核意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直至开题报告合格;2022.3.1-2022.3.30:根据审核通过的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2022.4.1-2022.4.15: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2.19.4.15-1.19.5.15:提交第一次修改,然后继续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直至论文合格;2022.5.15-2.19.5.30:参加论文毕业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