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04 10:27: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背景:自本世纪初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剧增,供求关系失衡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是社会就业人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及家庭的幸福,若不能顺利就业,会诱发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其次,这也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景。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环境不和谐、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指导欠缺、人才供需信息不畅等诸多因素使得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使其成为一个急需破解的社会难题。
在前两天刚召开的两会上,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与2014届的92.1%和2013届的91.4%基本持平。从数据上来看,大学生的就业率并不低,但社会上仍然弥漫着就业难的气息。全国政协委员黄德宽对此指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呈现分层次的特点。“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学生就业没有问题,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选择机会,一些社会需求稳定的专业,也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据黄德宽观察,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是一些办学质量相对低的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相对低一些;还有一类情况,就是前几年一些热门专业集中上马和扩招,当时很多人主张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办什么专业,导致人才过剩。全国政协委员王次炤也建议,年轻人要把眼界打开,要能放得下,最初就业期望值不要过高,敢于从基层做起。
对于如今一些年轻人,因为就业不满意而主动选择不就业或者待业,黄德宽认为应给待就业的大学生一定空间,他相信更多的90后是积极向上的,应给他们空间去自我发展,或者寻找创业机会。只要他们是主动选择了这种方式,就不要着急,社会和家庭要宽容一些。
破解就业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吴鸿认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添砖加瓦。在他看来,不仅需要学校在大学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也应该多一些耐心,花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再培训,学生自己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

二、目的及意义: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还未走出校园就要与应届生、往届生、求职者等不同的求职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同时大多数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还面临自身竞争力不强、经验、学历、户口等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重要财富,社会需要大学生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所以社会要给予大学生就业保护,使就业环境转变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双向选择”,建立人才信息的共享平台,高校提供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数百万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利益,还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三、研究现状

我国理论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以普通院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现今社会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及就业歧视等现象,分析了成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二、预期目标: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及政府这几个方面方面,分析导致就业困境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改善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现拟订提纲如下: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式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严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2.大学生缺乏独立人格,个人及家庭期望过高
3.大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就业竞争力不够,就业歧视现象频发
4.高校的办学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5.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
6.人才供需信息流通不畅
7.人才供需结构发生变化
8.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三、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大学生自身及家庭方面

①调整就业心态,转变择业观念

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并对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自身的认识,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2)数据分析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边文霞.本科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关系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北京.2012.2.
[2]麦可思研究院.2016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6.6.
[3]王沛,胡发稳,左丹.大学生职业心理研究—基于职业决策困难与创业心智的视角[M].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6.
[4]陈振坚.90后大学生往何处去—为大学生出路支招[M].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12.1
[5]丁国钰,赵颂梅.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7(3)
[6]李发军,张宏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
[7]王艳琴.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2014
[8]杨文君,李德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及策略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
[9]刘宏波,刘任.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10]蔺弼正.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学校之窗教育管理.2014
[11]梅平平.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公平问题及其原因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15日,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理清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思路,做好论文写作的整体规划;
(2)2022年11月16号——2022年12月5号,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专业期刊以及书籍等夯实论文的理论基础。

同时,与老师见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及写作思路;

(3)2022年12月6号——2022年3月15号,结合数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题纲;
(4)2022年3月15号——2022年4月29号,结合前面已有的大致思路和老师的指导,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
(5)2022年4月30号——2022年5月底,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或者二次修改,最终形成规范的论文终稿并定稿;
(6) 2022年6月上旬,根据准备好的毕业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学校安排的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