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暴雨作为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苏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但同时也易受暴雨侵袭。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苏南地区暴雨事件呈现出频次增多、强度增强的趋势,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方法对暴雨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方面,许多学者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暴雨个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地形、水汽条件等对暴雨形成的影响。
例如,王晓芳等(2018)利用WRF模式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揭示了梅雨锋结构、水汽输送和地形对暴雨增强的作用;李丽平(2019)利用中尺度模式模拟分析了华南一次强降水过程,指出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苏南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模拟: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如WRF模式)对苏南地区一次典型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关注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模拟效果。
2.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和动力特征分析:分析模拟的暴雨过程中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包括高低空急流、切变线、涡度、散度等,探讨其对暴雨形成的作用机制。
3.水汽输送特征分析:分析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通道、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等特征,揭示水汽输送对暴雨形成的贡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资料:收集苏南地区一次典型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观测资料,包括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以及与研究区域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等。
2.数值模拟:选用合适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如WRF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根据研究区域和暴雨过程的特点,确定模拟区域范围、网格分辨率、模拟时间等参数,并选择合适的物理参数化方案。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精细化模拟:采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苏南地区一次典型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重点关注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模拟效果,以期更准确地再现暴雨过程。
2.多因素综合诊断分析:综合利用多种诊断分析方法,从动力、热力、云微物理等多个角度分析暴雨形成机理,并探讨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更全面地揭示暴雨形成的关键因子和机制。
3.针对苏南地区的个例研究:针对苏南地区特定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的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黄政,徐双柱,王叶红,等.近50 a长江三角洲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20,40(01):69-77.
[2] 孙燕,智协飞,郭学良,等.2020年6月梅雨期苏南地区两次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学报,2022,80(04):697-714.
[3] 张宁,姚叶青,史军,等.长江三角洲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20,44(04):885-90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