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地形云作为一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的云,对山区的天气和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新疆天山山脉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屏障,其地形复杂多样,对天气系统和云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天山地形云的形成条件,揭示地形云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山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为该地区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地形云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和云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地形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新疆天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新疆天山地形云的形成条件,探讨地形云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山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新疆天山地区地形云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新疆天山地区地形云的出现频率、云顶高度、云厚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新疆天山地区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文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格式转换、插值处理等,建立适用于本研究的数据集。
2.地形云识别与特征分析:-利用卫星遥感资料,采用阈值法、纹理分析法等方法识别新疆天山地区的地形云。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区域的特殊性:新疆天山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屏障,其地形复杂多样,对天气系统和云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往对地形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原或丘陵地区,而对天山等高大山脉地区的地形云研究相对较少。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本研究将综合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从多个角度分析新疆天山地形云的形成条件,探讨地形云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山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毛节泰,谢志辉,陆春松.中国地形云研究50年[J].气象学报,2018,76(03):343-361.
2.戴进,高艳红,张镭,等.2017年春季祁连山地形云的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J].高原气象,2019,38(04):732-744.
3.李鹏,黄建平,雷婷,等.基于FY-2G卫星资料的新疆夏季地形云识别及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0,39(01):122-13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