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江淮地区飑线过程的环境场分析开题报告

 2024-07-03 17:09:34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飑线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常常伴随强对流天气,例如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对农业、交通、电力等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江淮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一旦发生飑线灾害,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江淮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机理,分析其环境场特征,对于提高飑线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飑线作为一种强对流天气系统,一直受到国内外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


国内方面,学者们对飑线的结构特征、形成机制、预报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如,陶诗言等(1980)将我国飑线分为三种类型:弓状回波型、线状回波型和混合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飑线的结构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一次发生在江淮地区的飑线过程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飑线过程概况:描述本次飑线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包括地面冷锋、高空槽脊系统演变、以及飑线发生发展的位置、时间、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资料收集与处理:收集本次江淮地区飑线过程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剔除错误数据、插值到统一的时空分辨率等。


2.飑线过程概况分析: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图等资料,分析本次飑线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包括地面冷锋、高空槽脊系统演变、以及飑线发生发展的位置、时间、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针对性强:聚焦于江淮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飑线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区域之一,且地形复杂,环境场特征独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精细化分析: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飑线过程进行精细化分析,揭示其环境场特征的精细结构和演变规律。

3.物理机制探讨: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深入探讨环境场与飑线发生发展之间的物理机制,例如环境场如何影响飑线的触发、组织和维持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黄先香,周小兰,郭锐,等.2021年6月一次江淮地区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J].气象,2023,49(02):274-286.

[2] 孙继松,寿亦萱,朱浩.基于临近探空资料的飑线潜势预报方法[J].气象,2022,48(11):1394-1406.

[3] 孟祥移,张涛,戴建华,等.2017年6月13日淮北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环境场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2018,44(05):664-6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