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公共服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党和政府关注的一大重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等重大问题,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并且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民日益需要美好生活的同时,政府应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更多元更全面更该高效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公共服务各方面仍存在欠缺之处,如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公共服务供给成本过高、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不对称等问题。
结合实际,公共服务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服务型政府更应该是高效政府。要实现最大的公共利益,必须最大限度的提供让更多人满意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大数据的信息公开与整合,以数字经济为抓手,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更好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健全政府运用数字经济的工作机制,将运用数字经济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一是计算全国地级市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值,分析影响因素;二是研究数字经济与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关系。基于现有相关理论体系,研读国内外参考文献;确定研究变量,收集专业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两者关联度。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探讨数字经济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公共服务事关民生,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最终目的是实现公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刘武(2006)针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大厅构建了顾客满意度指数,结论分析认为中国缺乏本土化的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第三方介入程度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测量。何华兵(2012)从公共服务均等化角度出发,研究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并从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文体、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维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张楠(2015)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的出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全新方式,应用大数据构建政策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陈振明(2015)指出数字经济的出现推动着政府治理的变革,并在政府数据分析、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冯峰(2015)认为树立数字经济战略思想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只有将大数据思维、技术融入政府部门当中,才能有效发挥数字经济的重要作用。张恩韶、杨敏(2015)认为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预测方法等运用到政府重大决策中能够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王翔(2016)认为数字经济技术为公共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搭建了桥梁,从不同角度分析公众需求可以使政府公共服务更加智慧化、个性化。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工作和论文培育立项工作;
(二)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和选题复查和中期检查工作;
(三)2022年5月底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 参考文献
[1]刘武,朱晓楠.地方政府行政服务大厅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12):32-35.
[2]何华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构与应用[J].中国行政理,2012(11):25-29.
[3]张楠.公共衍生大数据分析与政府决策过程重构:理论演进与研究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19-2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