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如今,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民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网民以#8220;读#8221;和#8220;受#8221;的被动地位也已经变成了可以#8220;写#8221;和#8220;传#8221;的主体地位。而伴随着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过渡,个人基于地域、血缘所存在的信任也渐渐地向基于制度、合约而建立的信任转变,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来说,信任危机不可避免。而互联网的日益平民化使得这种人与人现实之间的信任危机更加明显的体现在了虚拟的交往之中,#8220;网络推手#8221;应际而生。近年来,#8220;网络推手#8221;在互联网上肆意横行,对社会敏感事件添油加醋、推波助澜,形成互联网信任危机。
我国互联网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这方面的规范和立法却不完善,网民的行为并未得到很好的引导和规范,而#8220;网络推手#8221;时常以一个意见领袖的角色出现,迷惑甚至误导网民的判断,加深了互联网信任危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针对#8220;网络推手#8221;与互联网信任危机的双向关系,分析#8220;网络推手#8221;和互联网信任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以具体的事例解析网络推手推动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对互联网信任度的影响。志在能为网民和有关部门就此提出解决网络信任危机少许可行的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网络推手与互联网信任危机方面,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有:
祝兴平在《网络推手及网络信任危机》一文认为#8220;网络推手#8221;定义为活跃于网络新媒体,熟悉网络传播技巧,懂得网络推广,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将网络明星、商业产品策划、包装、推广直至传播开来的个人或者团体。他们利用受众的同情心制造情感共鸣,形成网络舆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高芳、孟红玲在《从传播学角度看#8220;网络推手#8221;》中认为,#8220;网络推手#8221;在互联网上扮演着网络议程的主要设置者和意见领袖的角色,而#8220;网络推手#8221;捧红众多网络红人的行为是一种纯商业的行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探寻互联网信任危机出现的原因。
5. 参考文献
1.祝兴平 《网络推手及网络信任危机》 [J] 新闻实践 2009.8 2.高芳;孟红玲 《从传播学角度看#8220;网络推手#8221;》 [J] 今传媒 2009.4 3.马圆圆 《网络推手的商业模式探析》 [J] 新闻爱好者 2009.9(下半月) 4.甘 诺;许明柱 《网络信任危机的社会学解读》 [N]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5 5.彭兰 《网络传播概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芦玫 《从网络红人看网络推手》 [J] 新闻世界 2010.12 7.张莉 《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信任产生机制》 [J] 重庆图情研究 2006.2 (总第7卷第24期) 8.张广宏;伊侠 《网络推手的信任危机及应对措施》 [J] 传媒观察 2010.7 9.陈力丹 《以#8220;信息公开#8221;管住#8220;网络推手#8221;》 [J] 新闻世界 2010.9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