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现实意义
现如今在互联网领域,两性关系较为紧张。不知从何时开始,一阵“性别”之风猛烈而迅速地在互联网领域刮起,突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性别矛盾”的社会问题。从微博到知乎,从快手到抖音,舆论所到之处皆有风声。而宠妻短视频的中的“满足女性要求”,“为女性挥金”等内容正好刺激了如今社会两性关系的敏感点。并且,宠妻类短视频的诞生和传播,也会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带来影响,甚至让女性养成一味索取的习惯,而丧失自我学习和奋斗的动力和信心。另一角度,作为视频的另一方的男性看到了此类视频,或许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甚至可能产生女性“地位高”,“男卑女尊”,等错觉,从而加剧负面情感。
当代自媒体行业亟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更不应放弃社会价值的塑造。“宠妻短视频”从萌生,流行,到全民狂欢,造成“女性地位越来越高”的“舆论泡沫”,但网络娱乐中的狂欢,却无法改变当代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现实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碍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以自媒体宠妻短视频的“妻”形象为切入点,对“妻”形象建构进行解读。大体上聚焦于媒介的大众化生产与传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具体到本文,是聚焦于自媒体短视频的大众化生产和传播是如何塑造被宠溺的“妻”形象的;塑造了怎样的妻形象;媒介对于性别观念的塑造会给女性,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使女性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进一步提升社会对于两性平等认知的整体水平,促进两性关系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按媒介立场的不同划分,可分为三个子题:
(一)繁盛背后的女性失权
邵肖换(2019)在《视听》发表的《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中提出,虽然新媒介话语平台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自我传播展示平台,也赋予了女性受众话语空间,增加了女性的地位。然而通过文本分析和叙事学的话语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本质上仍是一个男权媒介,网络中的女性仍然是男权社会的观赏品、消费品。表层话语样态所呈现出的女性话语的繁盛只是表象,网络女性尚未获得真正的话语权。与此同时,郭超(2019)在《新闻研究导刊》发表的《网络时代下的女性媒体形象》中从“女性标签化”及对女性的新闻报道中暴露的种种问题看出,中国的女性媒体形象还存在着刻板成见。女权主义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兰悦(2017)在《新闻研究导刊》中的《浅析网络传播时代女性群体污名化的现象》则从污名化现象角度入手,媒体渲染和网民盲目跟风造成了尤为明显的女性群体污名化现象,如大众对”女博士“,”女司机“,”女秘书“等等职业污名,行为污名及身份污名的认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一)文本分析法。本研究以“自媒体宠妻短视频的妻形象建构”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凝练,为本研究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就“对宠妻短视频的看法”编制成表式问卷,分发给不同人群,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用于统计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参考文献
[1]郭超.网络时代下的女性媒体形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7):214 178.
[2]邵肖换.新媒体时代下女性话语的改变[J].视听,2019(07):161-162.
[3]兰悦.浅析网络传播时代女性群体污名化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7):4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