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同胞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苦干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 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展现其魅力。但是, 少数民族地区在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文化变迁。然而, 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许多本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而藏族文化也不例外, 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危机。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歌谣、曲艺等开始失传甚至消失; 一些精美的少数民族工艺和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更待抢救和保护; 一些蕴涵人类美德的少数民族传统礼仪和习俗逐渐滚弃。因此, 以《西藏秘密》为中心对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内容呈现特征进行反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少数民族影视文化是中国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记录着少数民族的生活及生产方式,而且是展现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本文将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内容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 2、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呈现特征 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不足之处 4、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完善对策 研究计划: 2020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16日: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2020年12月17日至2021年3月26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及、中期检查表并提交 2021年3月27日至2021年4月16日:论文中期检查 2021年4月17日至2021年5月7日: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2021年5月8日至2021年5月21日:重复率检查、提交定稿 2021年5月22日至2021年6月18日:答辩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许多学者都对目前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内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完善对策。郭恒(2018)认为,生态伦理关乎人类生存,体现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态度。从远古走来,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生态哲学。生态环保作为永恒的主题,在近年的影视作品里频频出现。在文本的影视化生产过程中,导演们将'原生态'作为审美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里,更是从细枝末节处去阐释对于生态伦理的理解。周祥东(2018)认为,伴随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电影宣传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大多以精品化的艺术追求斩获国内外电影节的众多奖项,但国内市场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作者试图从宣传角度探索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发展,通过梳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宣传现状,提出电影宣传与新媒体结合的必然性,最后总结出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宣传的四个途径。孙喜杰和黄胜弘(2016)认为,少数民族影视文化的传播存在数量少、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如何通过影视艺术手段传播少数民族的真善美,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值得探究。他们以鄂西少数民族影视文化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特生产方式孕育下的恩施土家文化及影视对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周婧(2015)认为,随着影视作品的商业化运作大多数少数民族影视作品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在'中国梦,民族梦'主题的烘托下纵观当前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其价值或模糊不清或相对保守狭义或功利主义色彩明显,一般而言影视作品价值在于弘扬时代主题、反映特定生活、服务特定领域,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价值观与当前主流价值观稍有越轨。在浅析当前少数民族影视作品价值观取向问题的同时,作者希望探究新时期少数民族影视作品价值观构建的策略及途径。 国外研究现状: BO Yong-Gui和HY Xiong(2015)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许多行业的布局。除了通信,媒体,娱乐,电子商务和其他类型的应用程序之外,科学文化的移动应用程序也开始出现,并且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文化传播方面,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也和传统传播方式不同。YI Jian-Qu(2010)通过文学,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认为传统民族民族体育和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休闲文化。通过对它的当代传播形式的深入分析,指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传播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撰写方案 首先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期刊等对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内容呈现特征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少数民族影视作品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个人观点,即如何采用更合理的措施推动跨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
5. 参考文献
[1] Gaprindashvili G , Zurab S , EterD , et al. Natural Environment Zoning of West Georgia for Identifying ThePerspective Regions of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Culture Spreading[J]. 2014. [2] Ruskin G , Schor J B . Every Nookand Cranny: The Dangerous Spread of Commercialized Culture[J]. multinationalmonitor, 2005. [3] Chen Y . Research on symbolicconsumption in fashion culture spread[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Education. 2016. [4] 张伟云.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特性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 2005, 000(005):45-47. [5] 王长全, 戚桂杰.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2):82-86. [6] 蔡梦虹, CAI, Meng-hong,等. 互联网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机制与策略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 07(v.31;No.248):165-169. [7] 黄栗, 董小玉.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以湘西土家族文化传播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 040(002):67-71. [8] 张泽洪.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为例[J]. 宗教学研究, 2007(04):156-163. [9] 张丽燕. 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民族'与'流行'整合研究——基于媒介融合背景[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6):63-66. [10] 张春霞. 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跨文化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3. [11] 张泽洪, 张悦. 《周易》思想与文化传播——以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为例[J]. 周易研究, 2011(03):70-77. [12] 梁旭龙. 从伊斯兰文化现象透析回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 学术月刊. [13] 王海燕, 蒋建华, 袁晓文.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与思考——以川西北桃坪羌寨与上磨藏寨为例被引量:1[J]. 广西民族研究, 2018, 2(2):2-2. [14] 周飞伶. 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创制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网络壮文写作的壮语文化传播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 2019, 145(01):169-174. [15] 李慧宇. 中华基督教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2):65-71. [16] 王志勇. 恩施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审美表征与文化传播[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2):138-142. [17] 翁泽仁.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传播功能的意义探索[J]. 贵州民族研究, 2013(04):33-36.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