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实现物质小康、精神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江苏省作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积极贯彻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上取得了初步成绩,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政府职能及公众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压力增大,对于基本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服务的提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存在投入分布不均,城乡区域发展建设不平衡等问题。江苏省公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管部门、资金投入部门,应更加关注财政投入是否能够发挥最大效益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研究将从多个角度选取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剔除对服务效率没有影响的环境因素,然后运用DEA分析法分析公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历年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所得关系,从各方面分析各地区的效率水平。对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005年我国正式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概念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保证公众享受无差别、均等化文化服务的权利。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目标背景下,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间题的决定》的出台表明各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核心点开始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聚焦。
丁煌(2006) 认为,公共文化由于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因此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不能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政府应该加强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程中的作用。陈坚良(2007)指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关系。周晓刚和毛寿龙( 2008)认为投入模式的转变应该考虑到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和投入的可分割性,直接生产与间接生产的可选择性,避免传统体制的壁垒阻碍不同类型资源进入市场。陈吴琳(2015)指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在综合考虑其资源禀赋和提供能力的前提下,政府保证文化服务系统构建中民众享有文化需求权利而采取文化服务生产、提供、制度建设多种途径的概括性总结。
在对公共文化的管理方面,Everitt( 1999)以全局性治理概念模型和操作模式,实现了文化政策在部门间“横向”合作的全面实施,从而阐释了文化政策落地执行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Worthington根据投入产出指标分析了澳大利亚166个城市的财政支出效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021年1月8日至3月15日,再次搜集资料,针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交由老师审定,并接受指导;
2022年3月17日至4月30日,按老师的指导意见修改论文初稿,深化论文的内容和研究的结果,按规范化要求形成修改稿。同时提交外文文献资料的翻译和中期检查表;
2022年4月30日至5月22日,完成论文终稿的定稿、打印、装订,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
5. 参考文献
[1]丁煌:《政策执行中交易成本的构成探析》,载《南大商学评论》 2006年第2期,第189-201页。
[2]周晓丽,毛寿北:《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 90-95页。[3]陈坚良:《和谐社会视野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载《学术论坛》2007年第11期,第176-179页。
[4]陈昊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概念演变与协同[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2):14-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