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时代,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使用者数量庞大,并且已经成为网民社交强需求,是人们互相了解交流的新平台。根据社会学家戈夫曼的“印象管理”理论,“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呈现自我,当个体出现在他人面前时,会以一种既定的方式表现自己,以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作为人们互相理解交流的新平台,人们在朋友圈也存在“印象管理”行为。大学生往往愿意在朋友圈在朋友圈展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信息、情绪和喜好等,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朋友圈”塑造更完美的自己,提高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发布者与他的好友形成了“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探究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印象管理丰富了印象管理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意。
关于大学生在朋友圈的印象管理这一范畴的相关选题中,笔者更加好奇印象管理的效果这一问题,这也是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关注的。在知网上搜索印象管理效果相关的文章,发现没有关于大学生朋友圈印象管理效果的文章,相关的文献也屈指可数。
无疑,发布者可以根据自己印象管理的需要,来编辑朋友圈所发布的内容。但是这条朋友圈被观众如何理解却是无法控制的。朋友圈中关于个人印象管理的内容(朋友圈中也存在非印象管理的内容,例如出于保存目的转发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这里先把这类内容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是否被观众正确的解读,是否达到了发布者想要的效果。这正是笔者所关心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研究内容:从传播效果和观众反馈的角度,对大学生在朋友圈发布动态的行为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1.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印象管理的方式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揆诸现实,学界对微信朋友圈和大学生及印象管理等单个问题的讨论,汗牛充栋。然而,对大学生朋友圈印象管理效果的整体性的实证研究与探讨,却少之又少。故而,在微信朋友圈时兴背景下,这种对大学生进行印象管理效果的迫切需求与相关研究的阙如,构成了我们此次研究的大背景。
以印象管理理论为基础来解释朋友圈发文行为已经不足为奇。王金金等人在《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一文中,以Arkin的获得性管理与防御性管理分类为基础(获得性印象管理指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防御性管理指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别人消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大学生的朋友圈自我呈现进行总体特征概括及差异性分析。他们发现大学生总体上既采用了获得性策略又采用了防御性策略且获得性策略高于防御性策略;除此之外,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对于不同的对象所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也不同。
刘砚议也认为根据与观众的关系强弱,发布者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印象管理方式。她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分析》一文中写到:“在强关系为主的朋友圈,用户印象管理较弱且有“后台行为前台话”现象;弱关系为主的朋友圈,功能支持能助于用户进行“后台行为前台化”理想化的印象管理。”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一)文献综述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
(二)定性分析法: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所获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析网络文学同质化现象。
5. 参考文献
[1]解振华.试析戏剧理论下微信朋友圈“晒客”的自我呈现行为[J].传播力研究,2018,2(24):16-17.
[2]王金金,汪晓燕,薛如.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J].新西部,2018(21):38-39 16.
[3]钱夺蓝. 保定市大学生社交媒体印象管理策略及其影响因素[D].河北大学,2018:35-3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