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营养、健康、安全且对环境和动物友好的食品,因此绿色农产品的概念被广泛传播。绿色农产品可定义为采用特殊生产方法生产的优质、安全、无公害食品,并经特殊机构认证和批准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其中“绿色”代表无污染、安全和无公害的特点。绿色农产品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绿色农产品产区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经过严格的环境监测,才能将绿色农产品及其周围环境评价为安全可靠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和生产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绿色农产品标识已经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标识。
而经学者们的研究,尽管消费者在观念上有所转变,但实际上仍有一定数量的消费群体对绿色产品认可程度尚且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绿色产品的优势之处了解不足,仅以价格作为判断的关键。消费者在平时的消费活动中购买到的很多绿色食品名不副实,无疑会导致消费者不信任绿色食品的可靠性,也因此对绿色食品加工厂的生产动力注入负能量,导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产销双降,企业生产效益大幅下降。因此,找寻用以改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态度和提升绿色食品购买力的方式愈加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和紧密。如今,消费者倾向于从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或产品评论中获取产品信息,并且他们的购买决策会受社会网络中其他消费者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作为社会网络群体中的成员,消费本课题主要研究社会网络对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者受到社会网络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由于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与社会网络群体成员的互动越来越强。而消费者在消费绿色农产品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Agent建模方法对社会网络对绿色农产品消费者的认知、消费者的社群人员联系频率及消费者受其他成员影响频率进行探究。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社会网络对绿色农产品消费者的认知、消费者的社群人员联系频率及消费者受其他成员影响频率进行探究。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明确其研究目的,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问题的研究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合分析,介绍该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本次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类对食物的选择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Abdul的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有较高购买力和食品消费选择权时,更多的人需要健康、安全、卫生、环保、高质量的食物[1]。Stobbelaar等的研究表明,味道、气味、质地特色等感官因素以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物理环境,社会因素等非食品因素将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消费[2 - 4]。
谢云天等的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月收入、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购买频率、购买方便程度、消费者满意度及其溢价意愿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心不足及溢价水平过高是阻碍其购买绿色农产品的主要因素。[5]
陈鑫、杨德利等的研究证实: 样本群体的认知水平对其消费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质量和价钱满意度动机也是对消费者消费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之一。[6]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周:查阅并整合绿色农产品消费、社会网络研究各个阶段的相关文献。
3-4周:研究我国绿色农产品消费情况现状,分析分析影响该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
5-8周:分析社会网络可能影响到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方式,通过筛选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并设计问卷展开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5. 参考文献
[1]Abdul R H. Consumers 'intention and factors affecting green food consumption[D]. Kuala Lumpur: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2009.
[2—4]Stobbelaar D J,Casimir G,Borghuis J,et al. Adolescents' attitudestowards organic food: a survey of 15 - to 16 - year old school childr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07
[5]谢云天、刘立波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