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SR 模型的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 31 个省区市的经验数据开题报告

 2023-02-24 11:01: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加快,我国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一些领导为了追求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腾飞,从而导致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沙尘等极端天气愈发频发,水、空气、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条件。 针对我国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决策,不仅使其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与其他建设的内在联系。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指出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对于促进“十三五”甚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应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再次强调,要坚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思想不动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不松劲,齐心协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等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应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并由此围绕“绿色发展”、“环境问题”、“生态系统”以及“监管体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为构建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和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但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在任)审计制度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尚未编制完成的情况下,尚未出现一套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该审计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实际影响。本文通过运用PSR模型,构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在任)审计指标体系,并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4—2020年的相关数据来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力求构造出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指标体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有序进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样本,主要研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自然环境绩效的影响程度,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本行政区内企业的环保意识、环保投入、环境改良之间的关系。

本文拟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研究为什么领导干部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对于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分析其内在机理。

(2)分析领导干部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与环境绩效各自的衡量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是将离任审计这一我国特有的审计形式与资源环境审计相结合而来的一种新审计类型,如何理解其含义、目标及其定位,进而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实践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初期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构建等方面展开了探索。徐素波、徐英磊(2022)指出,自2013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概念提出至今,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每一项政策法规都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的里程碑。2015年以来,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各省市分批开展了审计试点工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全面推开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2018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试点进入全面推开阶段,通过收集审计署和各省市审计厅局官网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进展情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推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郭鹏飞(2022)认为,从理论层面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总根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且在实践中同国家审计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初步形成了问责轮、反腐论、鉴证论和治理四个的理论维度。顾奋玲(2017)认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是以审计的方法加大各级领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从而促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建立,落实贯彻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责任到个人,以此作为建设不以牺牲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的科学发展模式的动力,推动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出发,并要积极发挥审计功能在其中的作用。在审计主体如何确定的问题方面,魏乾梅(2017)主张“一元论”,认同国家审计机关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这一观点。审计客体通常囊括国务院各部门、审计单位,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企事业组织、财政金融机构等,这些组织或机构承担和履行着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刘明辉(2016)明确指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客体应该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黄溶冰(2016)指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象应该包含主体是人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还应该包含主体是单位作为的地方政府,而不是仅仅指党政领导干部童佳瑛(2021)认为,基层审计机关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在理论方面有所用处,这种全新的政绩观念涵盖了社会影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使领导干部在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思考生态成本,从生态文明的整体视角来指导工作。赵静(2021)认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农村环境、工农业、林木草原、国家森林公园机构等自然资产保护的相关领导,并根据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引入卫星遥感探测、排污监测、大气监测、GPS全球定位等技术手段建立起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贺国华(2021)认为,在离任审计内容盘点上要全面掌控、摸清家底,调查了解所属地方的城市特点及自然资源分布、资源规划的相关政策、文件等,检查各类资源开采、开发、使用执行情况,审查相关手续及执行情况,审批、规划等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在自然资源所涉及的税金征管方面是否做到专项管理,资金收支情况是否合理,是否有资金占用、挪用等情形发生。何艺敏(2021)认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着力点在于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完成约束性指标等情况,揭示影响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落实整改。徐素波、张家铭(2021)认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审计大概念下的一支,其作用也离不开其本质,应当通过专职人员对我国各地方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审查监督并得出结论,以此来考察该地区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和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远发展。马文杰、邵琛霞(2021)认为,从狭义的角度看,资源离任审计的问责主体应当是审计机关;从广义角度来看,也可以引入其他规制工具来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包括权力机关问责、司法机关问责、监察机关问责等。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问责对象除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环境权力分配的结构,在权责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责任分配的正确方式。 环境状况指标往往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相关,学者们围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尚处于探索阶段,专门针对资源环境离任审计评价的研究很少,还未能取得较为公认的成果。杨皓雪,刘子莲,程一(2022)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选用了二氧化硫浓度等5项指标,研究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洪宇(2021)针对森林资源资产,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对其经济性、社会性、环境效益、合规性四大基本指标下的20个具体指标和3个定性指标计算权重赋值,建立评分等级标准对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进行综合评价。黄佳蕾(2021)从实践角度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S省海洋资源资产试点审计案例,对试点地区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赵丽娟、李文龙(2021)以土地资源为例,将专业的审计思路与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相结合,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土地综合整治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指标数据对土地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核查。周嵩山、廖明伟、杨桦、廖明、顾华奇(2021)基于土地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内容及研究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测量比较法相结合,构建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领导干部土地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沈航、方芳、郭莹、袁铭俊(2020)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出发,利用PSR模型,选择土地资源资产、水资源资产、大气资源资产、海洋资源资产以及矿产资源资产五种极具代表性的资源资产,建立了11项指标,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李宁锐(2021)将评价指标分为贯彻政策法律类、考核指标完成类、环境保护及监管类和资金管理效果类四大类,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考核指标体系。房巧玲、李登辉(2018)结合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实践探索,基于PSR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1个省区市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各年的资源环境情况进行了实证考察,对各省区市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出了定量评价。楚琦(2021),运用受托责任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家治理理论等,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定义与审计的内容、对象出发,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思路与具体内容。根据洪宇(2021)、赵丽娟、李文龙(2021)、沈航、方芳、郭莹、袁铭俊(2020)等学者已有的关于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实证研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环境绩效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工作;

第二阶段: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工作和论文培育立项工作;

第三阶段: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和选题复查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童佳瑛.基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J].审计研究,2021(6):16-21[2]赵静.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7):105-107[3]贺国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J].会计师,2021(11):70-71[4]何艺敏.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J].财会研究,2021(08):55-58[5]徐素波,张家铭.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1):148-150[6]马文杰,邵琛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责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2):60-65.[7]徐素波,徐英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8):160-162[8]杨皓雪,刘子莲,程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会计师,2022(1):87-89[9]洪宇.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6):98-105 113[10]黄佳蕾.领导干部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探索——以S省试点审计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2021(10)[11]赵丽娟,李文龙.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土地资源审计内容及方法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9):155-157 160.[12]周嵩山,廖明伟,杨桦,廖明,顾华奇.领导干部土地资源离任审计体系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21,19(8):4-8 149[13]沈航,方芳,郭莹,袁铭俊.基于PSR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1):74-75[14]李宁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0(3):16-18[15]楚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16]郭鹏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路径[J].审计观察,2022(03):72-76[17]顾奋玲.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17,45(17):18-22[18]魏乾梅.区域绿色发展背景下珠江-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7(09):98-101 106[19]刘明辉,孙冀萍.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6(18):12-15[20]黄溶冰.基于PSR模型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16(7):89-95 97[21]房巧玲,李登辉.基于PSR模型的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评价研究——以中国31个省区市的经验数据为例[J].南京审计大学报,2018,15(02):87-99[22]Albrizio S,T Kozluk,V Zipperer,2017.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Evidence Across Industries and Firm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81(3):209-226[23]Cerulli G,2015.Econometric Evaluation of Socio-economic Programs[M]. Berlin: Springer[24]Cherniwchan J,2017.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NAFTA and U.S.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05(3):130-149[25]Rubashkina Y, M Galeotti, E Verdolini, 2015.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Porter Hypothesis from European Manufacturing Sectors[J]. Energy Policy, 83(4):288-3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