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异质性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25 12:11: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处于金融压抑状态,但近些年来,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逐渐降低,导致众多企业投身金融、房地产等热门行业。大量资本涌入金融市场,导致实体业务资源分配不当,另外众多高管将部分闲散资金投入金融市场等套利空间进行谋利,这部分资金缺乏监管,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其次,虚拟经济的过度投资不仅仅会营造出虚假繁荣的景象,而且会对实体企业进行挤占。2008年的经济危机在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情况下,并未对中国企业金融化的现象产生障碍,反而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企业金融化是一把双刃剑,要理性把握企业金融化的程度并认真分析企业金融化的成因。

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国内已经形成了金融资产“投资替代”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等理论,并结合在这些理论对企业金融化成因进行了概括,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趋势发展上,而对于其金融化的程度很少提及;(2)关于企业金融化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外部因素上,对内部原因,如高管特征对金融化程度的影响程度很少提及。近些年来国外市场经济低迷,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虽然国外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增强,但增速趋于平稳。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关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收益来源中,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收益的大幅度波动将减低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管理学理论研究,企业所面临的的风险对高管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高管异质性特征也会对企业金融化进程起到延缓或者促进的作用。从整体金融市场的背景出发,以高管异质性为主题的决策模式能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开拓企业经营、融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使实体企利润率低下的弊端得到缓解。

实践层面,现有国内外各大实体企业大都将其部分资产转为金融资产,资产金融化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且具备各种独特的融资模式和金融化特征。其中,高管个人特质、高管个人经历等因素对此现象有着延缓或者促进的作用。“脱实向虚”的企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娃哈哈,其高管在市场还未普遍走向金融化状态的情况下,率先进行企业金融化决策,在具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也面临着众多挑战:(1)为满足企业金融化运营需要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2)为满足企业金融化管理需要聘用和培训相关人才;(3)为满足企业金融化经营需要调整企业资产配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大企业脱实向虚发展,逐渐“财团化”。与企业金融化“蓄水池”的作用相并行,其也对公司融资、销售等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于是从源头发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该现象治理对策,可以为企业金融化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以高管性格、高管背景、高管性别、高管年龄等为代表的企业高管异质性因素对企业各类决策有相关关系(高管过去经验、高管对待风险的态度等)。企业金融化现象源于同行之间的相互模仿,各类因创新带来的挤出效应也会致使管理者做出金融化的决策。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上市A股公司高管的相关基本信息,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究高管各类异质性特征对企业金融化决策的相关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研究

经济金融化大背景下,很多企业走向金融化,整体企业经营格局由实变虚。目前对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整体绩效来看,是一把双刃剑。有研究指出,将企业资产在短期之内投入金融领域对企业业绩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具有“推动作用”(龚娜,2021)。刘小玄和周晓艳早在2011年就曾对企业金融化的好处做出了评述,金融资产充当企业资产“蓄水池”作用,其流动性、可转换性强,可以有效缓解金融约束带来的高昂融资成本。从企业经营的经济后果来看,非金融企业进行金融化决策可以显著提高企业下一期的经营业绩,并可以通过投资金融资产,实施市场套利行为,分享金融业高昂的利润率,从而能在短期迅速为企业带来运营需要的资金(王红建等,2017)。这也就是说金融渠道已经成为各实体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途径,可以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其次,只有将企业金融化与推动贸易开放相结合,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利益集团的垄断格局,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并增强企业竞争力。不仅仅在国内,国外也有学者探讨了工作环境对于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指出企业金融化会影响财务稳健性有着影响作用,若金融化投资带来正向收益,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增进员工福祉,进而改善公司业绩,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ThoPham et al.,2021)。

与理论研究结论恰恰相反,金融化实际上并不能够扮演企业投资来源的“蓄水池”角色,反而会增加“创新投资挤出”效应(杜勇等,2017)。也有证据表明,与金融资本为主的资产配置方式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结构,可能迫使管理人员过度承担风险,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SearatAli et al.,2020)。张东澍等学者在其关于企业金融化的文献综述里提到企业金融化不仅仅增加了财务风险,可能导致股价崩盘等一系列的风险,对经营业务发生之后的审计等事项——审计意见、审计收费等也会有影响,这一影响在日后仍需深入探究。部分新兴创新型企业在企业金融化的进程中偏离最优投资方式和比例,使得投资效率降低,过度金融投资挤占了其研发投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体业务利润率地下等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如下:

2022.1.1-2022.1.15:进一步阅读参考文献,完善本文理论框架部分;

2022.1.16-2022.1.31:搜集相关融资平台数据,进行初步指标分析;

2022.2.1-2022.2.28: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对数据、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2022.3.1-2022.3.31:提炼并完善研究结论,复查文章整理逻辑思路;

2022.4.1-2022.4.30:修改、定稿,准备外文翻译稿。

研究设计思路主要分为两大脉络。第一条是根据高层管理团队理论知识的应用、人性假设、以及领导者行为特质理论对高管行为的异质性差异进行分析,考察高管哪些差异会对企业哪些决策起到何种作用。并且根据由于权变理论的约束,对组织情景的三要素——上下级关系、工作任务明确程度、职位权力进行控制变量,以保证高管在异质性差异条件下的进行决策的情境的相似性,从而使得研究更加准确;另一条是在前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高管的差异性),并结合社会一般环境、组织任务环境,尤其是组织内部管理环境(高管规定的特殊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探讨企业金融化深层次影响。

本题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国内非金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业务增长率,进而从高管制定的制度、高管自身特质等方面入手,提出改进措施。其次,规范性方法也是本课题将采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归结出有关国内国际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最后,在对比分析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国家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分析论证。

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出如下撰写步骤:

第一步

1.设计课题

2.明确研究目标与研究任务

3.进行文献考察与资料研究,集中讨论

4.对下一阶段的任务进行规划与安排

第二步

1.寻找数据信息来源

2.在上一阶段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将上一阶段收集到关于高管异质性差异数据进行分析建模

4.综合应用各种分析法对企业金融化现象出现原因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步

1.收集调研数据与访谈结果进行整合与分析

2.得出结论总结课题,撰写论文

5. 参考文献

[1]杜勇,张欢,陈建英.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7(12):113-131.

[2]牛煜皓,卢闯.高管贫困经历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03):35-45.

[3]彭俞超,黄志刚.经济“脱实向虚”的成因与治理:理解十九大金融体制改革[J].世界经济,2018,41(09):3-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