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初产母猪流产、胚胎死亡、胎儿畸形、木乃伊胎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皮炎和腹泻等症状[1]。PPV 又常与猪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等混合感染而加重了其危害。由于妊娠母猪感染该病毒后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且该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强,造成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流行,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对于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解猪细小病毒病的分布、感染状况和危害程度,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养猪业经济损失,拟对2014年周围省市猪场送往传染病组检测的病猪病料,进行PPV检测,并做流行病学调查。
PPV于1957年首次被发现[2],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从欧洲、美洲、亚洲等很多国家分离到该病毒或检测出其抗体,我国也先后在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地分离到了多株PPV,血清学调查的阳性率为80%[3]。
在过去十年中,一些新的细小病毒已经在猪体内被检测到[4]。2001在缅甸调查戊型肝炎病毒过程中发现猪细小病毒2型(PPV2)[5],中国于2010年发现PPV2[6]。2008年于香港发现猪细小病毒3型(PPV3),且证实其与人细小病毒4型(PARV4、PARV5)属于同一进化分支[7]。2005年美国科研人员首次报道检测到猪细小病毒4型(PPV4)[8],2010年我国首次报道检测到PPV4[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PPV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了解临床上猪细小病毒病的感染情况、流行特点, 为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临床依据。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PCR检测方法
(1) PCR引物的设计;
4. 研究创新点
1. 目前,对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报道还不是很多,且多为地方性调查,近5年很少有相关调查的报道
2. 随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地域分布不断变化
3. PPV不断变异,流行病学特点也随之变化,因此需要不断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本实验预期三个月完成:
2014.2.24~2014.2.28:制定实验方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