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的意义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包含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星状病毒科和嗜肝病毒科3个病毒科的4种病毒。嗜肝病毒科的鸭肝炎病毒引起鸭乙型肝炎,其对鸭没有显著的致病性;星状病毒科引起Ⅱ型鸭肝炎,目前为止仅英国有发病报道;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主要引起Ⅰ型和Ⅲ型鸭肝炎。Ⅰ型和Ⅲ型鸭肝炎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类似,但Ⅲ型鸭肝炎病毒的致病力不如Ⅰ型鸭肝炎病毒,对雏鸭的致病率很少超过30%。所以通常所说的鸭肝炎主要是指Ⅰ型鸭肝炎,其病毒致死性最强,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发生于雏鸭[1],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有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肝肿胀和出血为其特征性病变[2],是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7日龄-20日龄雏鸭,其病死率高达80%[3],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2.国内外研究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采集病料,鸭胚接种分离,鸡胚鉴定,提取RNA, RT-PCR等实验室手段,鉴定病毒分离的效果
2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1 鸭病料获得
1.2 细菌分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由于鸭肝炎病毒生长条件苛刻,很难分离和培养,所以在分离鉴定阶段,要对各个条件严格控制,逐步对培养的最佳条件进行摸索。
鸭病毒性肝炎病是对养鸭业造成极大威胁的流行性传染病,会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课题对鸭肝炎病毒进行分离与鉴定,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意义。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2014年2月-2014年3月:查阅文献,熟悉并掌握病毒的常规分离、纯化及检测方法。
2014年4月-2014年5月:常规方法分离鸭肝炎病毒,进行实验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