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经皮给药是是继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系统,具有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胃肠道代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及稳定血药浓度、用药方便且可随时中止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E 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评估和寻找高效低毒的PE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非常关键。
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药挥发油中,其作为天然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在外用制剂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 文献综述
天然萜烯在经皮给药中的促渗作用秦 丰摘要:经皮给药(TDD)的最大障碍是位于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SC)。
因此,探索和研究如何高效通过SC是经皮给药制剂的共性难题。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提高经皮给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的方法。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选用7种含氧单萜,对某一LogP(油水分配系数)范围的药物进行体外透皮实验。
首先测定各药物在相应溶剂中的稳定性,建立合适的HPLC分析方法。
通过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测定接收池中药物的含量,通过相关参数如Qn(累积透过量)、ER(增渗倍数)等的计算来比较不同萜烯类促渗剂对于不同极性药物的促渗作用。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2022年2月:搜集资料,查找相关文献,并对查阅内容进行总结,征询指导老师建议,做好选题工作。
2022年2月~3月中旬:对搜集的资料及数据进行整理,撰写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并设计相关实验。
2022年3月~2022年4月:萜类对模型药物的体外透皮促渗实验及离体皮肤电阻的测定。
5. 难点与创新点
一般而言,评价某个促渗剂的促渗效果,主要看其对模型药物的促进作用如何,但这通常适用于成分单一的化学合成促渗剂,中药由于其成分复杂,不宜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实验室前期研究中用薄荷醇促渗5个指标性成分,结果发现有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增加,2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故很难对薄荷醇对于这5个成分的促渗效果作出判断。
目前研究中药促渗剂作用的思路多为看其对皮肤的作用导致的促渗效果,而对皮肤的作用往往表现为对皮肤电阻的改变,本研究不仅采用传统的体外透皮实验方法,也融入了皮肤电阻技术,建立二者的相关性,可以试想对促渗剂的快速初筛,并且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耗时、费力等缺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