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我国银杏资源约占世界的70%。
对银杏叶中聚戊烯醇的含量分析表明,无论绿叶还是黄叶,其含量都比较高,可高达1.0% ~ 1.5%,有的甚至达到1.96%。
天然聚戊烯醇是由一系列异戊烯基单元和终端异戊烯醇组成,属弱极性化合物,并以同系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
2. 文献综述
[1] 李莉, 卢颖. 植物活化石银杏树[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 4: 4-5.[2] Bradly P, Warren S. Browner. Ginkgo Biloba: A Living Fossil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0, 108: 341-342.[3] 吴秋月, 陈鹏, 仲月明, 周长远, 沈丹红, 蒋菲.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银杏雄株叶片聚戊烯醇的工艺研究[J]. 中成药, 2013, 35(2): 267-272.[4]魏增云, 杨莉. 响应面优化设计法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工艺中应用进展[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5): 24-30, 55.[5]闫精杨, 江曙, 刘培, 朱颖, 李会伟, 段金廒. 银杏叶药渣中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3(1): 104-108.[6]王成章, 王婉苓, 叶建中, 郑光耀, 周昊, 陈西娟. 分子短程蒸馏分离银杏叶聚戊烯醇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8(3): 23-27.[7] 赵其秀, 陈卫卫, 李海涛, 郑光耀, 顾程远. 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分离与纯化[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 43(6): 1264-1266.[8] 王成章, 沈兆邦. 银杏叶聚戊烯醇联合化疗药对Heps和EC荷瘤小鼠的抗癌作用[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3(3): 113-115.[9] 孙磊. 银杏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精制及体外抗肿瘤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10] 王成章, 沈兆邦, 刘妤婵, 高凌. 银杏叶聚戊烯醇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3): 9-12.[11] Kozhevnikova I N, Viktorova E G, Kozlov V G, et al. Moraprenylphosphates suppress reproduction of Taylor mur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and accumulation of VP3 viral prtein in susceptible cell cultrues BHK-21 and P388D1 [J]. Zh Mik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 2007, 3: 26-30.[12] 王成章, 原姣姣, 叶建中, 李文君, 张红玉. 银杏叶聚戊烯醇亚急性毒理学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27(4): 633-640.[13] 于小凤, 李永辉, 赵明, 徐卫东, 欧阳臻. 银杏叶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对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 21(4): 385-389.[14] 陶冉,王成章,孔振武.Sigmoidal拟合曲线法研究银杏叶类脂重馏分及聚戊烯醇的抗氧化性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1):110-114 137.[15] 陶冉, 王成章, 张宇思, 叶建中, 周昊, 陈虹霞. 银杏叶聚戊烯醇纳米乳液的制备研究[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5, 49(1): 7-12.[16] 张昌伟. 银杏叶类脂的分离、制剂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1. 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提取和精制1.1 提取取银杏叶药渣6kg,加10倍量石油醚浸泡0.5小时后连续煎煮2次。
合并2次药液,减压加热浓缩。
浓缩液加入等量的2%NaOH甲醇水溶液(醇水比为1:4),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30min,超声频率为100KHz。
4. 工作计划
时间 进度安排2022.1-2022.2 相关文献的查阅,确定实验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2022.3-2022.4 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提取精制2022.4-2022.5 银杏叶聚戊烯醇微乳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2022.5-2022.6 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关于银杏聚戊烯醇的国内专利较少,集中在聚戊烯醇的提取精制方法保护。
在产品开发上,以药品为主,包括胶囊剂、凝胶剂、注射剂等剂型,涉及肝损伤保护、抗氧化、抗病毒、抑菌、预防和/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活性。
银杏叶聚戊烯醇微乳给药系统暂未见报道,其制备与生物活性研究对该类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