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1-17 19:46: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外商投资政策的变化,使得外商直接投资的幅度大幅飙升,据统计199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就仅次于第一的美国。2001年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政策方面受到了更加开放、透明和友好的对待,全球FDI流入额约占世界份额5.7%。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了资金的支持、现代化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营销支持和技术支持。同时,FDI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中国的出口贸易有了变化的过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2.05万亿美元,而外资企业出口贸易额在2012年达到1.02万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贸易额的49.8%。由于我国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鼓励的是出口为主,导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相当一部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一部分。中国作为正在飞速发展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国家内部正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转变,在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时尤其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结合现实的情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主要从FDI的投资规模、产业分布和主要来源国分析我国FDI现状;二是分析放宽外商投资政策后,FDI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这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将我国出口贸易分为改革开放、入世和现今三个阶段分析出口贸易份规模、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二是通过计算我国出口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RCA)来测算我国出口贸易状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日益频繁。最初学术界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关系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际贸易和投资是替代关系,即贸易替代效应。主要代表是Mundell;另一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直接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即贸易互补效应。主要代表是小岛清。首先是贸易替代效应,Mundell(1957)认为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即当两国(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的资源要素禀赋条件相差无几时,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就会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Mundell模型建立在H-O-S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存在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条件,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才能够完全互相替代。此种情形适用范围很窄而且不能解释不同生产效率国家之间的贸易。同时,Mundell的理论分析是建立在静态的方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后哈佛大学教授Raymond Vernon(1996)运用动态理论的在其发表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从市场的动态角度分析,认为一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抉择受到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影响。随着产品周期从创新阶段到标准化阶段的变化,各国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相应的贸易方式也会由出口贸易转向对外直接投资。但是Vernon的理论研究只是对于美国相关的贸易经验的总结,不能用来解释全球其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其次,国际贸易和投资是互补关系,在贸易互补理论中,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了贸易创造理论,拓宽了Mundell模型的外延。他认为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会选择将其边际产业(处于比较劣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利用东道国的廉价资源来获取最大利润。小岛清的理论是对Mundell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他从动态方面解释了不同生产函数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是国家之间技术、知识和管理营销理念的溢出。然而以上三个较早时期的关于对外投资的理论只是经验性的总结和描述在实证方面,德国的经济学家PoyhonenTinbergen(1962)最早将万有引力引入到国际贸易的模型研究中,他提出,影响国家间贸易流量的有两个因素,一是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两国之间的距离。同时他截取了1959年18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距离的敏感程度很高,达到75%;几乎同时,德国经济学家Poyhonen(1963)也运用相似的模型对1958年欧洲国家的贸易数据进行了模型计算,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流量和国名收入是正向关系,和国家之间距离是反向关系。Grahamt和Krugman(1993)通过对贸易总量和分行业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出口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国内对于FDI和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大多数集中在2001年我国入世后十年内。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张红霞、李平(2004),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分阶段分析以及现今新型贸易阶段进展,从理论角度得出结论,FDI和出口贸易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首先其分析只是理论层面的假设,其次,该结论只适合制造业,不具有普遍性。实证方面,李国荣(2006)运用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研究。他认为FDI在扩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同时加深了外贸依存度,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竞争力。但是就我国来讲,利用FDI的合理性方面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国内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合理分配问题。黄志勇(2004)对1981-2002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终测算出FDI增加对于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他得出结论: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对FDI的吸引力较强,并且有较大的促进效果。而杨迤(2000)将这一结果的原因总结为三点:出口导向政策、资源禀赋、外商优势。但是以上国内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实验都是基于流入中国FDI总量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展开的,并没有分析不同FDI输出国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同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4年12月-15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15年2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15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Robert A. Mundell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57(47):321.

[2] Raymond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2):190.

[3] 小岛清,对外贸易论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8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