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规模在日益扩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提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的晚,并且不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不能像国外证券市场那样建立了区域性的初级市场以及全国性的高级市场并存且互补的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而是较为单一的。
只有一个完善的市场才有利于其专业化分工和相对独立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我国证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证券市场已由场内市以及场外市场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的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单一的证券市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发展多层次的证券市场,其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 无法满足不同投资偏好者的需要 2. 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多层次发展的巨大融资需求。 3. 层次划分不够明确,进出标准差异不大。 4. 场外市场吸引力不足 ,发挥作用不明显。等等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写作提纲:1.引言:研究该领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2:多层次证券市场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国外并不存在多层次证券市场这个词汇,因为他们的证券市场是自发形成的,开始发展时就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层次的。而对于相对宽泛的概念---多层次资本市场而言,西方学者并没有直接把它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证券市场结构中的微观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分层最为复杂和合理。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主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二创业板市场(NASDAQ),第三场外交易市场的主要形式(OTCBB),第四场外交易市场初级形式,第五券商之间约定的不定期的交易市场。
国内: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于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的认识已经初步达成共识,但是对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的目标、时机、模式和步骤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共识。周道炯、王宜四两人认为,我国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张育军的观点是我国证券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在不断加强,在市场的组织基础、技术的实现手段和监管资源储备方面也为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思危认为,我国在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上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交易所不宜更多。第二,深交所与上交所都应有自己的发展目标模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 研究该选题的原因以及意义 2. 对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 3. 对现在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地分析 4. 针对以上的问题,对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提出相应对策 5. 建议了相应的体系之后对今后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6. 结论
二. 研究计划进度 1.2022年11月20日--2022年1月15日,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并提交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16日-- 2022年4月1日,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 Gambacorta L. The study of securities market supervision structure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ume sixth; eighth; page: 16-28
[2]高晓飞.规范祀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的政策建议[D].复旦大学,2005
[3]王丽坤.对我国证券市场创业板发展的思考[N].金融教育研究,2010,23(5):22-2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