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承担风险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7 19:46: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7-2009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大量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低迷。在学术界,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被广泛的认定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据我国实情来看,由于长期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泡沫产生、信贷过度扩张进而造成了银行风险承担过度,整个金融系统风险聚集。商业银行对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的反应模式体现商行的风险承担程度,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近年来,有国内经济学家预测下一次的金融危机可能爆发在中国,使得银行业界人士和货币当局更加关注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的问题。银行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实际情况的研究,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应对方法,从而降低风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经大量经济实例证明,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间存在相关性。

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数据,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从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相关性研究,是对现有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研究的补充,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作用,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更好实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术界,早在1990年Keele就提除了货币政策与银行承担风险间关系的假设,在6年后Thakor对假设进行演绎,到2005年,Rajan已经关注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风险的影响,但并未引起社会的关注。而第一次明确提出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学家Claudio Borio amp; Haibin Zhu提出非对称理论即金融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或金融机构能够预期救助政策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有非对称性,引起广泛的关注。在2008-2009年间多个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充分证明货币政策与银行承担风险行为的关联性。

国内对于货币政策与银行承担风险的研究比国外晚一些,在2011年宋清华、曲良波选取了13个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对其2000-2010十年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与银行高管的薪酬呈倒U分布,但并未将货币政策明确纳入研究模型。陈龙腾、何建勇在通过对资本监管、银行承担风险以及货币政策三者间的研究,证实了货币政策与银行承担风险间有相关性。张强、张宝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的相关文章,从银行信贷能力等方面论述最终给予综述。近年来,国内经济学家多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货币政策承担风险渠道的相关问题,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历程以及成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Keeley M.C. Deposit insurance, risk, and market power in banking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80(5): 1183-1200.

[2] Rajan R.G. Has finance made the world riskier? [J] European Management, 2006, 12: 499-533.

[3] Borio C.H., Zhu. Capital Regulation, Risk-ta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A missing link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 BIS Working Paper, 2008: 8-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