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几十年来,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峰期,随之席卷而来的金融创新产品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冲击着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新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形成,层出不穷的新交易、新服务、新工具,浪潮般的冲击着金融领域,使世界金融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在金融实践中严格控制高杠杆率产品的出现,金融创新业已经成为当前银行业监管的重头戏。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操作等操作工具,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进而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充分就业。货币政策一直以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而金融产品创新这一微观活动,则能通过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全局产生影响。对我国而言,近几年来通货膨胀预期与日俱增,国内物价节节攀升,其中,金融创新是否起了负面的作用?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怎样发生的?从哪些方面影响货币政策?
本文将以研究金融创新的文献为基础,把金融产品创新单列出来,作为重点模块研究,并将主题定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明确金融产品创新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中所扮演的角色,检验相关理论在解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中的适用性,进而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做到趋利避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金融创新的内涵和动因,包括含义,特征及分类等
2.货币政策的含义及作用机制,给出传导机制和有效性的界定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创新的起步阶段,涉及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并不多,国内学术界在金融创新领域的研究多以西方国家为研究对象,相关的实证研究也是很少,本文将重点放在金融产品创新上,分析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有助于加深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认识。
当然也有少数的学着对中国的金融创新进行了研究,如吉可为、苑德军(2011)等从金融体系、金融制度、金融市场等方面入手,经验性得描述了我国创新的历史与成果,但未将金融创新的机理、动因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等作为研究的焦点,其研究框架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进行相关文献及数据的收集,分析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及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特点、方式等),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3.深入剖析金融产品创新带来的影响,并加以概括。
5. 参考文献
[1]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的理论分析[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33(5):58-62.
[2] 乌兰.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分析[J].前言,2012(9):64-65.
[3] 中国人民银行黄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创新对金融统计体系及金融业运行的影响与挑战[J].武汉金融,2012,(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