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如果一个系统具有层次、结构关系的模糊性,动态变化的随机性,指标数据的不完备或不确定性,则称这些特性为灰色性。具有灰色性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对灰色系统建立的预测模型称为灰色模型,简称GM模型,它揭示了系统内部事物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本人在早前的数学建模中学习过灰色预测模型,对其有一定的简单认知,再加上该选题的指导老师为人严谨负责,我相信在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美完成此次论文,故选此题。
灰色模型就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灰色微分预测模型,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模糊性的长期描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简单介绍一下灰色模型的概念;
2.具体解析灰色模型的算法如何通过软件构建;
3.举例介绍灰色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最重要的预测模型,目前对于灰色模型GM (1.1)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在背景值方面进行改进,即对于模型的参数a赞和b赞求解方法的改进,其原理是通过对随机算子随机性的弱化,令潜在规律显现,利用微分与差分方程之间的转化,将灰色方程白化来提高其预测精度。(2)对初始条件的x (0)(n)由x(1)(n)替代。基于新信息优于老信息的原理,即新信息必须全部使用的原则,给新信息赋予更多的权重,原始的模型将序列的第一个分 量作为初始化条件的观点,这导致使用最新信息的缺失。因此将原始序列的第N个分量作为初始化条件来处理GM模型的改进,在预测精确度方面得到很大改进。(3)出于模型对初始数据要求的限制性,当初始数据不适用模型,如数列不光滑时,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对初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等等,增加其光滑性,再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查找文献,通过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与之相关的文献,经过阅读、摘录、编辑等工作,进而全面的了解一致收敛的重点几个部分。
2.求教导师,通过与导师的交流,询问相关的问题,充实自己的材料。
3.理论逻辑分析,结合以上的基本工作,通过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给出完整的论文。
5. 参考文献
[1]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以为初始条件的GM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1):132-135.
[2] 谢乃明,刘思峰离散GM(1, 1)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机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1):93-99.
[3] 李翠凤,戴文战非等间距GM(1,1)模型背景值构造方法及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S2):1729-173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