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重新成为热议。十九大强调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随着税制合理化、贸易自由化等改革方案的出台,我国已逐步由资本管制持续地、稳步地走向资本开放,但相较于金融发达国家,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的严格约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自由流动。开放状态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和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成为我国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前苏联等激进式的改革不同,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落后于经济体制、贸易条例的改革,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对抗和疫情持续干扰经济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本国经济良好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对于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与开放顺序必须做进一步地研究。
从全球视角出发,新时期的多方合作在贸易往来的同时伴随投资需求。因此,资本账户的管制不利于资金的配置与流通,阻碍我国企业积极地“走出去”以及影响国外的投资需求,更将对我国参与多边合作,人民币国际化造成阻碍,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与转型、贸易的增长和投资市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体的对外开放水平。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方位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近年来金融的深化改革逐步打开了资本市场,QFII、QDII等工具的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更受认可,实行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客观上为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全面开放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资本账户的开放是我国在改进金融制度和环境、利用国内、国际两市场合理使用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充分条件,更是关乎我国实施全球化战略、全面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从法定和事实两个层面对2008-2021共14年的数据进行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资本的流入、流出以及对各投资领域的管控分别展开研究,回答当下我国现阶段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相关条例对各投资项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的开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姜波克与朱云高(2004)认为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取决于内外均衡实现特征的过程并提出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在于实现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熊芳与黄宪(2008)认为根据最小二乘回归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制度建设和经常项目的开放对资本项目开放具有正向作用,且资本账户的开放是推动金融深化改革的关键。雷达与赵勇(2008)认为由于我国实际资本账户的开放水平高于名义资本管制水平,从而存在较大套利空间导致难以长期维持有效的资本管制。倪权生与潘英丽(2009)认为从政府管制的角度看, 中国相对于G20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度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证券投资领域管制严格。
付俊超与徐慧枫(2011)认为要从价格度量指标与数量度量指标两方面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度进行度量。李巍与张志超(2012)认为资本账户开放策略的选择会影响国内储蓄率、对外债务履约状况、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等诸多因素,最终影响金融稳定。李轩与潘英丽(2013)认为基于资本子项权重的约束型测量方法,1994-2010年中国资本账户属于渐进式开放。翟建文(2013)认为基于准约束式测算方法,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水平中等偏低, 严格的资本管制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胡逸闻与戴淑庚(2015)认为为了减轻在利率和汇率改革中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价值的冲击,必须以宏观稳定为前提,在完善利率及汇率制度后开放部分资本账户,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Lijun Yu(2016)认为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了资本全球自由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但短期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也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张春宝与石为华(2016)认为从法定和事实两个层面的测算,中国1999—2013年资本账户上管制法规的放松推动了事实的开放,目前是中等偏上的开放水平,在子项目上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领域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但证券投资管制严格。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1-2022.11.30,撰写、修改、提交开题报告。
2022.1.19 -2022.1.22,撰写引言。
2022.1.23-2022.1.31,撰写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5.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朱云高.资本账户开放研究:一种基于内外均衡的分析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04(04): 4-7.
[2]熊芳,黄宪.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03): 57-62.
[3]雷达,赵勇.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算[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05): 5-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