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受到许多自然灾害的困扰,类似于台风,洪涝,旱灾,乃至于疫情,地震等不可控灾害,由于对灾害地区实际情况的确切了解,往往导致救援的准备不充分,不全面等问题,通过灾害者当事人对于情况的了解来共享灾害信息,进行定点的,定量的支援,不仅实现了支援的合理分配,更是大大提高了支援效率。信息协同强调的是主体之间通过有序的分工与协作,对各类社会信息资源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这种跨地域的共建共享,消弭了现场与非现场的界限,实现了灾难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人人都是信息节点,在场的灾民发布求救信息,场外的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对信息进行筛查、整理,一方面扩充了信息的容量,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更加有序,降低了无谓的损耗。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设计一个手机APP共享信息平台,支持多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比如洪涝灾害可以为其提供救生衣,救生艇;地震灾害可以提供被楼层压在下方的待救援者的位置;疫情也可以提供哪里缺乏的口罩等多方面的援助,涉及多种自然灾害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能否达到信息的实时性,信息共享能否及时体现出来,位置共享能否体现,申请救援信息的人能否也能看见别人的求助信息,求援信息发布之后救援信息的跟进能否实时,能否判断求援是否得到了实现,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写作提纲:一、引言二、技术背景(一) 前后端分离概念(二) 后端技术(三) 前端技术三、系统分析(一) 用户需求分析(二) 商家管理员需求分析四、系统结构及设计(一) 项目架构(二) 后端结构(三) 前端结构(四) 数据库设计五、详细模块设计及功能实现六、系统的特色七、结束语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提出信息协同是协同理论在信息科学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协同理论源于对协同效应的系统研究,最早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 )提出。
“协同”起源于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的认知,当个体自身能力难以满足复杂任务的要求时,便会产生协同需求。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0~4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整体系统的基本框架
5~7周:编写代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系统的测试
5. 参考文献
[1]原鹏飞. 基于信息驱动下的紧急救援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2]王健.基于智能手机双向定位的快速求救和施救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8,8(10):15-18.DOI:10.16667/j.issn.2095-1302.2018.10.002.[3]刘旭,张其乐,王立新.基于Wi-Fi信号的地震埋压人员快速求救与搜救系统开发[J].华南地震,2018,38(03):112-118.DOI:10.13512/j.hndz.2018.03.017.[4]魏荣. 意外伤害事故的紧急救助APP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5]吴静. 手机APP与PC软件相结合的灾难救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6]彭喜平.金融业机构信息共享系统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21,29(11):65-67.[7]潘少颖. 再见!个人信息“裸奔”时代[N]. IT时报,2021-09-03(001).DOI:10.28404/n.cnki.nitsd.2021.000431.[8]姚胜译,吴丹.APP隐私政策用户友好度评价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01):30-39 58.DOI:10.13365/j.jirm.2021.01.030.[9]张召峰,冯兰新,刘云良,王彦垒,苏宏勋.基于手机的配网低压故障报抢修App设计与应用[J].电工技术,2020(19):31-33.DOI:10.19768/j.cnki.dgjs.2020.19.009.[10]姜奇平.防止App信息孤岛出现[J].互联网周刊,2021(06):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