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国内高校校园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纵使校园保卫部门加强安全管理也仍然无法彻底根治。事实上,归根结底是在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已经成为高校强化对于校园盗窃的安全管理以及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一个棘手问题,急需有人去调查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对于校园盗窃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视角,分析校园盗窃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校园盗窃的对策,但很少从主体大学生身上收集第一手真实数据,本研究尝试设计具体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于校园盗窃的安全防范意识的真实情况,从数据中分析大学生对于校园盗窃的个体主观态度、认识、经历等,以较为贴合实际的角度丰富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研究成果。同时本研究也将从得到的数据背后找到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浅薄的深层缘由,探讨一些解决这一现象的具体实践对策,以期减少校园盗窃案件的发生,使广大大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大学生对于校园盗窃的安全防范意识的主体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和主成分分析等具体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对于校园盗窃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第一手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高校安全管理提供最基层数据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建议。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校园盗窃的安全防范意识的研究较少,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8220;大学生安全意识研究#8221;以及#8220;校园盗窃案件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8221;这些单一方面,直接将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校园盗窃现象挂钩的研究很少。目前已有的研究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现状的分析,基本上都指出了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刘建东的《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周斌的《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中都认为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状况从整体上看是好的,高校学生对安全entity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有些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高校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顾海良的《重视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认为高校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个体趋向定型,但可塑性大。刘亚辉的《论大学生安全教育》,徐朝亮的《大学生安全启示录》中说高校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差还表现在新时期许多高校学生不但表现为安全意识低,而且缺乏安全防范能力。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进度安排:
(1)2022年10月,理解论文题目的内涵,拟定查阅文献的计划;
(2)2022年11月,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廖建秀. 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05-01
[2]张雪蕾. 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刍议_从一起盗窃案谈起.商品与质量.2010-06-15
[3]陈太栋、王金城、张玉林. 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新东方2006-07-3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