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空间统计是伴随地质勘探需要、航空和卫星遥感空间高新技术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它以具有地理空间信息特性的事物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将统计学和现代图形计算技术结合起来, 用直观的方法展现空间数据中隐含的空间分布、空间模式以及空间相互作用等特征。
空间统计数据的空间多维特征和时空相关的基础假设这两点是区别传统统计的最大特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空间统计在计量经济学以及公共卫生、林业、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标准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或明或暗地假定空间是均质的, 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是没有相互联系的。
事实上, 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技术知识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 不同自然资源和资源禀赋作为区际贸易的基础还涉及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距离问题。
使用古典统计方法不能获得数据的空间依赖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单元的尺度多是基于大尺度区域分析,如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异研究和省域行政单位差异研究,或依据单一 GDP指标进行的区域划分,或以综合经济指标进行的区域划分的研究,多为不考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人为简单分组方式之上对区域的分类和空间集聚分析,目的是展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大格局的差异。
实际上,如果分析所选择的地理单元过大,往往会忽略区域单元内部的相关性,掩盖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从而削弱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在考虑区域空间效应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隔和集聚分析,并且深入到区域内部,比如地级市或县域层面的分析,获得更客观科学的研究结果。
空间统计的核心就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7日前--完成选题工作,提交文献综述等 2、2022年1月15日前--完成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 3、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4、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2022年6月10日前--完成答辩
5. 参考文献
[1]马骊. 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07 年第19期 [2]鲁凤.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20日 [3]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12月 [4] 陈斐,陈秀山.局部空间统计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7月 [5]张红历,周勤.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M].统计观察 [6]黄芳.空间统计学及其在空间模式分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7] 姚丹.中国绿色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空间统计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7日 [8]程娟,万建平.空间统计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年 [9]冯益明,唐守正,李增元.空间统计分析在林业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2004年5月 [10]彭程,吴华瑞,黄锋,秦向阳,王一红,刘艳平.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农产品价格数据挖掘--以猪肉价格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1月 [11]田成诗, 盖美.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3月15日 [12]廖远强,王斌会,漆嘉琦.基于空间统计模型的热带气旋路径模拟及其风险评估[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年1月 [13]王宏达,纪玉娟,陈淑珍.地方基础研究能力的空间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 [14]王雪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 [15]刘会敏,牛叔文,杨振.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