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RAPD技术是1990年,Williams和Welsh等人运用随机引物扩增寻找的多态性DNA片段用作分子标记,并将此技术命名为RAPD[random amplifid polysnorphic DNA],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尽管RAPD技术诞生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丰富的DNA多态性及快速、简便等特点,使它成为目前植物育种研究工作采用最多的手段。
应用前景:RAPD技术建立于PCR基础之上,使用一系列具有10个左右碱基的单链随机引物,对基因组的DNA全部进行PCR扩增,以检测多态性。由于整个基因组存在众多反向重复序列,因此须对每一随机引物单独进行PCR,单一引物与反向重复序列结合,使重复序列之间的区域得以扩增。引物结合位点DNA序列的改变以及两扩增位点之间DNA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均可导致扩增片段数目和长度的差异,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通过荧光染料染色以检测DNA片段的多态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全面系统地评价世界蚕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性及其群体结构,为蚕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以两个蚕豆品种为材料,首先提取蚕豆基因组DNA;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实验以两个蚕豆品种为材料,首先提取蚕豆基因组DNA,再进行RAPD引物筛选,从5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并对其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为蚕豆种质资源的研究、遗传分析、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供了分子标记基础。
本实验可行性分析:
实验材料充分,试验方法和技术成熟,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有保障,所以本实验不存在任何风险。
4. 研究创新点
这项研究是应用RAPD技术的基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全面系统地评价世界蚕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性及其群体结构,为蚕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RAPD技术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建立于PCR基础之上,使用一系列具有10个左右碱基的单链随机引物,对基因组的DNA全部进行PCR扩增,以检测多态性。尽管RAPD技术诞生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丰富的DNA多态性及快速、简便等特点,使它成为目前植物育种研究工作采用最多的手段。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 . 2012年12月: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设计实验方案;
2. 2013年6月-10月:种植实验材料,记录种植数据,采集实验材料;
3. 2013年3月:学习DNA提取方法,提取参试样品的基因组DNA;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