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豆代换系群体的茸毛密度和长度QTL定位开题报告

 2023-02-13 09:46: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

大豆植株表面的茸毛是影响昆虫取食为害的重要因子,与大豆的抗虫性有密切关系。大豆茸毛的机械效应依赖于其4个主要特征,即密度、长度、直立程度(着生状态)和末端类型。大豆茸毛末端类型和密度与大豆对棉灯蛾抗性有关,尖型茸毛末端和高密度茸毛抗棉灯蛾,而茸毛长度与大豆对棉灯蛾抗性无关。基于大豆代换系群体的茸毛密度和长度QTL定位,可以找出控制大豆茸毛密度和长度的关键基因,对于大豆茸毛性状变异和抗虫性的相关性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分析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茸毛性状的变异, 研究茸毛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通过QTL技术,对控制大豆茸毛密度和长度的QTL进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茸毛QTL在大豆抗虫育种中的利用奠定基础。

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利用染色体片断置换系群体,该群体由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培育。在夏季将所选群体材料于田间播种,于V6期在田间收集实验大豆倒三叶叶片,于实验室解剖镜下拍摄照片,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 ML软件对于采集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利用统计学原理和SA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再利用MCIM软件对大豆茸毛密度和长度进行QTL分析。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基于CSSL对大豆茸毛长度,密度的QTL定位对于大豆茸毛和抗虫性的相关研究属于新的探索,研究其关系,是大豆抗虫性研究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基于以栽培大豆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利用QTL技术对大豆茸毛长度,密度进行定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计划:

6月进行实验材料夏大豆播种分为大田播种和网室播种;

7-9月进行田间和网室数据收集,叶片、叶柄采集,以及实验室的解剖镜拍照观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