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棉花生物量累积与分配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4 09:36: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农业生产的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受到充分重视。

一、秸秆还田的主要资料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虽然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意味着这是一种万能的方式,如果不注意的话,效果不仅不会理想,甚至还会对农作物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2]。而且秸秆还田并不能替代肥料对于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积极效用。为此,我们一定要在全面、准确、客观认识秸秆还田的基础之上,做好秸秆还田之后的补施肥料、补充水分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秸秆还田的积极效用,才能真正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从而真正实现其经济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棉花生物量的积累与其产量形成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棉花种植需要的养分如果只用化肥补充会对国家、人民产生很大的负担,所以秸秆还田必将在未来的棉花种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生产中,同一植棉生态区尽管种植方式、栽培技术措施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影响棉花干物质积累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应为有机肥施用、种植密度、良种培育,这些都会对棉籽与纤维品质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阐明不同条件下棉株生物量积累,产量形成。该问题的揭示,不仅可为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提高棉花生物量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可为培育生态稳定的双高品质棉花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选择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2015年在江苏省南京市(118 50' E, 32 02' N)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进行麦棉两熟制周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试验设4500 kg hm-2(半量还田,W4500)和9000 kg hm-2(全量还田,W9000)2个秸秆还田量处理,150 kg K2O hm-2(K150)和300 kg K2O hm-2(K300)2个施钾量处理,以不施钾肥和秸秆处理为对照(CK),共5个处理。2015年试验棉花在4月25日育苗。试验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棉花7行区种植,小区面积28m2(7 m*4 m),行距1 m,株距0.3 m,种植密度33000株hm-2

每处理小区连续选取长势一致的棉花10株,分别于6/15、7/15、8/15、9/1、9/15、10/30调查棉花生育状况。

分别于7/15、8/1、8/15、9/1、9/15每处理小区取3株棉花,测定棉花生物量和养分累积与分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以长江中下游麦棉区转基因抗虫棉为研究对象,从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出发,阐述了秸秆还田代替钾肥的效应,为缓解转基因抗虫棉钾因性早衰及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试验自2015年4月开始,进行田间预试验及室内分析;

2015年7月-2015年11月,进行棉花季的田间试验及取样分析;

2015年11月-2016年3月,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2016年3月-2016年5月,撰写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