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
近年来地球磁场作为一直被忽视的非生物因素,其在生物定向中的作用引发了广泛关注。动物拥有磁感受能力,这使磁场作用于动物而引起的磁生物学效应成为可能。虽然对其他生物的磁定向和磁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 (Viguier, 1882; Wallraff, 1999),但对于昆虫的磁感受及磁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报道较少。随着生物磁学在医学、环保和生物工程等方面应用研究的广泛开展,在农业上也开始重视生物磁学研究。其中,静态磁场对昆虫生殖发育(Ramirez et al., 1983; Proli Nenadovic, 1995; Proli et al., 2001; Savic et al., 2011; Todorovic et al., 2013)和生理代谢(Kefuss et al., 1999; Polidori et al., 2012)等影响的磁生物学效应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磁场对昆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昆虫的生物磁响应机制,通过人工控制磁场强度进行磁生物学研究,尤其是模拟地球不同维度两点磁场强度差异开展弱磁场(Weak magnetic field, WMF)对昆虫的磁生物学效应研究,对于探索迁飞昆虫的磁响应策略及昆虫对非生物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机制意义重大。
2、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相对于南京地磁场模拟两广南部地区磁场强度以设置弱磁场,以褐飞虱为对象,开展其生理发育和生殖力表型的磁响应研究。
本项目研究内容:本研究以迁飞性害虫褐飞虱为对象,系统展开弱磁场下对褐飞虱生理发育和生殖力表型的磁响应研究。
弱磁场对褐飞虱生理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磁生物学效应研究与本实验室在褐飞虱、灰飞虱生理发育对近零磁场的磁响应表型研究,利用自主设计的磁场控制平台系统,开展弱磁场对褐飞虱的卵期、若虫期、寿命、成虫体重及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的褐飞虱种群采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并在室内继代饲养30代以上。用于褐飞虱饲养的水稻品种为感虫品种TN1,使用木村B水稻培养液以海绵为基质继代饲养,并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4 L: 10 D的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饲养。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以夜间远距离迁飞性水稻重大害虫褐飞虱为对象,通过对野外种群筛选、室内环境控制实验,系统开展褐飞虱对弱磁场磁响应及其磁响应机制研究,生理发育和生殖力磁响应两个方面入手,为褐飞虱乃至昆虫磁响应研究开辟新思路。其中,磁场处理为弱磁场(Weak magnetic field; WMF),磁场对照为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 GMF)。
试验方案如下: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与创新1:以磁生物学效应为切入点,开展弱磁场下对褐背飞虱生理发育与生殖力的影响,可系统完善磁场影响下的稻飞虱发育生物学。
特色与创新2:以磁生物学效应为切入点,模拟褐飞虱迁入和迁出地磁场强度差异有望探究褐飞虱迁飞调控的磁响应策略。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09-2016.10: 在室内继代饲养褐飞虱,利用弱磁场处理饲养,同时在地磁场中做褐飞虱饲养作为对照组;
2016.10-2016.12:利用弱磁场开展褐飞虱卵期、若虫期、寿命及生殖力等参数的磁响应生物学实验并整理相关数据;
2017.01-2017.03:数据分析,撰写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