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群体的养老、健康与幸福感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城市家庭越来越具有小型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而其他养老方式也各有利弊,难以完全弥补家庭养老的缺失。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养老提出了新的问题。据《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指出,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不容乐观,只有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根据2015年相关数据,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突破了40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因此,身体机能的退化造成老年人记忆、适应、行动能力的弱化以及各类疾病的困扰使老年人在身体与精神上遭受双重折磨。不仅是生理健康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存在较多问题。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呈现少子化的现象。与农村家庭相比,城市家庭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大。据调查,1982年后,城市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而农村家庭约28%为独生子女家庭。这导致了相较于农村家庭,我做城镇家庭存在更多家庭结构小型化的模式。所以,当子女离开原生家庭发展事业或组成新家庭,不能常在老年人身边陪伴时,老年人退休后面对空荡荡的家庭,生活的寂寞感和心理的孤独感给老人精神产生了重压。虽然城镇发展出其他养老形式可以为家庭养老分担压力,但大多形式仍在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新事物发展的困境,无法弥补其存在的自然短板。如何在养老过程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城镇居住老年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构建养老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分析的研究框架,丰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养老方式、老年人健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三个论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将其相结合的研究文章数量较少。在养老方式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大多数关注的是养老方式的转变、不同养老方式的特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影响因素大多聚焦于人口学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同时,现有的养老方式界定模糊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老年人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政策与服务的效果。因此,本文将尝试解释养老方式对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健康是否作为中介变量产生中介效应,为养老方式选择以及增强老年人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尝试解释养老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基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养老方式可能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讨论有哪些养老方式以及哪种养老方式更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理解哪些因素是我国老年人看重的幸福来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结合相关的理论,试图分析养老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背后的原因,对这些根本原因的探讨有助于发展幸福经济学理论,为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基础。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开头提出了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研究养老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意义。探究养老方式作为老年人养老资源的呈现形式,是如何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梳理国内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并总结学者们的观点,文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研究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养老方式概念的界定;另一方面主要是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养老方式所做的实证研究,重点阐述已有研究中养老方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部分,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就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主要养老方式四大要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假设。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上个世纪 70 年代,西方学者将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引入到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来,开始以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主观幸福感。最初经济学家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上,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Easterlin(1974)首次将研究视角放在居民收入变化与主观幸福感变化上
[27],Easterlin(2001)发现在特定的时期内,收入能显著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收入水平与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但之后对收入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动态性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所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美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居民的平均幸福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的现象。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战后崛起的日本和韩国,居民幸福感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随着收入增加而上升的现象[28]。著名的Easterlin 悖论”产生。研究后学者们认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不仅是由单一的因素引起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个人主观幸福感不仅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住房、经济增长、失业等经济的因素有关,还与人口学统计变量以及社会阶层、杜会资本、社会保障、政府公共支出等社会因素有关。单纯追求 GDP 的增长已不再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才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基础。事实上,许多国家已经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作为施政纲领,所以找出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就变得十分重要。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人格因素等,经济因素如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收入不平等、房屋产权等,社会因素则主要关注社会资本、社会保障、政府公共支出、生活环境以及城市化进程等[29]。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0年11月10日-2020年11月17日:完成选题
2、2020年11月21日-2020年11月3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18日: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5. 参考文献
[1]戴卫东,孔庆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双重效应分析一一基于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5 (1) :40-50.
[2〕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9 (5) :32-37.
[3〕吴晓林.农村留守老人的“公共性”问题与“自养化”生存研究[J].天府新论,2012 (4):87-9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