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title}文 献 综 述摘要: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城市居民运动频率显著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同时,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生活使居民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容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
自然环境被认为是促进压力恢复的重要公共卫生资源,体力活动也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设计课题拟对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滨河体育公园进行景观改造,为不同压力状态下的人群建立多样的景观空间,并提供针对性的缓压体力活动,以期建立一个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体育公园。
关键词:体育公园、健康景观、压力缓解、公共健康、公园设计、复愈性景观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水平稳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然而在享受着科技、经济所带来的巨大便利之时,人民也面临着在高速发展之下所产生的各种压力。
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侵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问题。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健康问题又再一次成为了社会聚焦的热点,也让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提高对身心健康的重视。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十分普遍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包括社会隔离增加、孤独感、为健康焦虑、精神压力以及经济下滑会严重损害人们的心理健康等,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将近有73%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因此,针对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迫切地需要一处空间或场地以缓解居民心理压力,提高居民体育运动频率。
城市公园是居民所能接触到大自然环境的最直接场所,城市公园中的自然景观对于人们减缓压力、放松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服务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环节。
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园林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研究目的面对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经受诸多压力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子设备而造成的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下降。
一直以来,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重生理,轻心理的不良健康观念,身体上的疾病更容易受到重视而心中的压力情绪却得不到有效宣泄,为此,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到城市公共绿地对于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消除心理健康障碍重要功能作用。
本次课题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人群的精神压力、精神力量进行分级,通过对于不同精神力量的人群行为特点以及精神状态,结合公园缓解压力的景观绩效评价,提供不同方式的活动途径。
从而探索更有深度,更加创新的解压形式,为我国创建精神解压型体育公园提供实践经验。
1.2研究意义通过对于城市体育公园的景观改造,探索精神解压型公园的将设途径,依托公园缓解压力的景观绩效评价以及不同人群的压力分级,更加针对性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最为适宜的健康活动场地,以期改善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焦虑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恢复作出一定的贡献从而体现景观的强大治愈魅力。
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养成。
2、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古典园林有千年的造园史,也是我国最早的复愈性园林。
天人相应的道家思想对造园手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秉承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艺术原则,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营造安静、和谐的空间氛围,利用自然环境的平衡来影响人体内在的平衡,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
造园者通过营造人工自然境域,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净化心灵的场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具备了治愈性景观的一些特点,但是并没有形成相关理论。
为此李树华梳理了国外园艺疗法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归纳园艺疗法对人们精神、身体、社会认知健康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园艺疗法实施的重要意义与实施方法[12-13]。
吴建平等人提出了复愈性环境概念,探讨了环境偏好对复愈效益的影响以及作用关系[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精神压力缓解功能,治愈性景观规划设计做出了理论研究。
从检索的文献中我们了解到,自然环境对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劳具有明显效果, 具体表现在情感、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在疗愈康复、压力缓解、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方面有着显著作用[9]。
在钢筋混凝土所构筑的城市之中,大量的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封闭了城市居民对于自然的向往与渴望,而公园绿地正提供给居民情感宣泄的平台,通过公园之中的景观疗愈使得人们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其中各类公共设施的完善成为健康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
孟祥斌、于斌根据我国居民的体育需求,将体育空间与城市公园空间相结合,阐明了身心健康与体育的关系,提出我国应加快建设具有健康体育空间的城市公园[15]。
张华通过对杭州城市公园的实证研究,证实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游憩活动可以放松人们紧张的身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与游园次数、游园时间呈正相关。
对城市公园的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1、确保自然植物的数量,提高空间的可及性。
2、完善娱乐设施,打造高品质的活动空间。
3、注重功能分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6]。
通过对于重庆市的四座口袋公园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口袋公园对于居民的压力缓解的因子主要包括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设计性因子和环境性因子4个公共因子,其中自然性因子起到了缓解精神压力的主要作用[5]。
在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研究中,专家学者探寻了水景对于人群压力舒缓的重要作用,以及滨水景观在对于人群健康作用的发生机制,从而得出自然因子、感知因子活动因子对人们的压力缓解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压力等级、游园频率、停留时间都对人群在滨水景观中的压力缓解起到或正或反的作用[4]。
此外吴继贤归纳了感官复愈、交互复愈和情绪宣泄三种舒缓压力的形式,总结了从多感官的自然空间、多维度的交互体验、舒适惬意的宣泄空间、人性化的公共设施等方面为公园舒缓压力的实践提供了多样的思路[2]。
从已有文献可以借鉴这些实践、理论经验,从而能够使得体育公园与精神疗愈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2.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比我国更早地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压力疲劳的恢复作用,实践经验更为丰富,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早在远古时期,古希腊等国家就形成了以水体和绿色植物来改善病员精神压力的认识。
在中世纪的欧洲,在修道院的诊所之中,人们会使用回廊花园来减轻伤者的痛苦。
在100多年前的1890年,威廉斯詹姆士就提出了专心注视的概念,康普兰夫妇在此基础上共同提出了注意力恢复理论,即当人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人们的情绪会逐渐变得焦躁,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但当人们身处于大自然中的时候,人们的内心压力会得到释放,因为在观赏景物的时候人们不需要做到专注。
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精神疲劳的恢复与缓解有着显著作用[10]。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始了针对复愈性环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自然环境中的植物、水体、阳光等元素对人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植物景观对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可以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接触自然可以获得恢复机会,改善不良情绪,促进身体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还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17]。
在1991年乌尔里希提出压力缓释理论,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环境对人们心理健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十世纪末,盖斯勒(Gesler)创造性的提出了景观疗法概念,他将可以给人们带来宁静感受,有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环境都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提出景观疗法包含的四个维度: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认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具有相同复愈效益。
帕尔卡(Palka)补充了景观疗法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通过物体接触,一方面是与环境产生共鸣[18]。
费拉尔德(Velarde)提出了环境疗法,通过空间的创造为人们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精神放松、情感交流和健身活动,使人们获得身心恢复[19]。
近30年来,康复治愈性景观越来越为盛行,按照使用方式康复景观可分为:(1)观赏类公园,主要以冥想、漫步等休憩活动为主;(2)参与性公园,以体力劳动、健身活动等实践行为为主。
公园对游园者的精神压力缓解效益与公园的环境特征密切相关。
格拉恩(Grahn)在感官认知实验中发现城市公园中的某些环境因子对促进精神健康效益的作用关系。
诺德(Nordh)等通过城市公园布局研究证实了不同环境特征对人精神压力的缓解效果具有差异性。
研究表明,景观的类型、植物的数量、空间的布局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游览体验。
公园环境中自然环境复愈效益最高,水环境其次。
私密性较强的环境和安静的环境可以使人放松心情,进行冥想、阅读、观赏等活动,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提高情绪[20]。
同时库帕马科斯也为复愈性景观设计提出了四项指导原则:创造与自然互动的机会、提供私密性强且满足使用者控制感的空间、创造物理运动与身体锻炼的机会、提供聚会交流的空间[21]。
密歇根州立大学乔安妮教授对治愈性景观公园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医疗、体验、冥想、复健、疗养五大种类。
在德国,巴特洪堡疗养花园通过是人们浸润于自然空间,在绿色环境中充分冥想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并且充分利用不同的五感来刺激人们的不同需求[10]。
综上所述,国外的学者从生理、心理、社交等多方面入手,依托康复性花园景观的研究,针对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空间规划与公园精神缓压效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理论体系。
其中交流空间、冥想空间和活动空间,也是各种缓压景观规划所必要的功能区域。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不同压力缓解等级的空间营造,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3.1项目概况南京江宁开发区滨河体育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北临牛首山河,西临外秦淮河,东临淮浦路,南至清水亭东路。
总面积约14.8万平方米。
其场地作牛首山河与外秦淮河的交汇地带,兼具了湿地公园与体育公园的特点。
本次设计重点以健康中国为主要背景,旨在从风景园林视角来诠释健康生活,通过明确设计方向,针对性场地湿地及滨河特性进行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以期通过公园景观为触媒,在场地特征上进行打造,引领社区健康。
3.2设计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这次课题设计需要结合人群压力分级以及精神力量强弱的不同人群所更倾向于参与的活动内容,依托公园缓解压力景观绩效评价,参考治愈性景观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手法,创造适合人群缓压的户外活动场所, 有助于维持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 ,帮助各年龄段人群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交活动、文体活动、休闲活动。
设计中着重从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压力等级等来考虑设计因素。
通过体育公园的功能分区,打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3.3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本次设计需要依托相关缓压公园的设计理论与设计原则,如何能够将不同人群的压力释放活动与公园景观、公园空间、公园活动项目做到切实的结合是本次设计的重难点所在。
在公园景观规划、功能活动布置与人群压力释放的过程做到有序衔接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3.4设计思路经过研究发现,精神力量越弱越需要独处的内向活动,比如独自散步、采摘浆果等;随着精神力量增加,开始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对社会环境的情感参与活动感兴趣增加;只有拥有了给予和分享的精神力量,才能够和他人一起合作,选择主动参与当精神力量足够强大时,就能以外向活动为主导,主动引领他人开展活动。
因此动静划分,五感体验、交流互动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宣泄--思考冥想--归于平静--积极生活的四大步骤安排,完成一个人内心压力的释放与心理亚健康的疗愈。
参考文献:[1]谭少华,李进.城市公共绿地的压力释放与精力恢复功能[J].中国园林,2009,25(06):79-82.[2]吴继贤. 以精神缓压为目标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3]张琳,刘苏燕,贾虎,张廷华.基于公共健康需求的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6):49-54.[4]康丹. 影响滨水公园人群压力缓解的环境因子探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5]谭少华,彭慧蕴.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08):65-70.[6]黄秋燕,覃柱彰,蒋严波,滕荣华.健康城市视角下社区体育公园景观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05):197-200.[7]王博韬,魏萍,丁兰艳.公众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思考[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1):1-6 14.[8]毛希,顾家诚,赵雁.自然因子疗法视角下的疗愈景观研究[J].设计,2021,34(01):120-122.[9] 谭少华,郭剑锋,赵万民.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04):55-60.[10] 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陈进勇.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中国园林,2009,25(08):24-27.[11] 赵欢. 城市绿色与灰色空间复愈作用的初步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12] 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03):15-17.[13] 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中国园林,2000(04):32.[14] 张帆,吴建平.让教室环境更美好: 复愈性教室环境研究[C]. 第二届全国生态与环境心理学大会论文集.2013:112-123.[15] 孟祥彬,于滨.园林中的健康运动空间城市健康运动公园[J].中国园林,2003(12):47-50.[16] 张华.居民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游憩需求与健康效益感知研究以杭州城市公园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2):87-92.[17] Ulrich R S. The Effect of Healthcare Architecture and Art on Medical Outcomes[EB/OL]. [2010-07-25][18] 牛泽慧.保健型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19] 谭少华,郭剑锋,江毅.人居环境对健康的主动式干预:城市规划学科新趋势[J].城市规划学 刊,2010(04):66-70[20] Nordh H, stby K. Pocket parks for people-A study of park design and use[J]. Urban Forestry 确定设计方向及题目2021年3月11-2021年3月 27进行资料收集及现场调研 2021年3月27-2021年4月30初步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准备中期汇报2021年5月1-2021年6月2补充完善设计,文本的制作2021年6月3-2021年6月11 完善毕设电子版,准备答辩本课题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本次毕业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人群压力分级以及公园缓解压力的景观绩效评价;二是不同人群的压力释放活动以及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减压场地与公园景观、公园空间、公园活动项目做到切实的结合;三是公园功能活动布置与人群压力释放的过程做到有序衔接。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