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背景:独具魅力的江南丝竹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非遗项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时势影响,传统江南丝竹班社多自行解散。至今,70岁以上的老艺人已相继离世,后继乏人,而传统曲目传谱又很少,所以江南丝竹在传承方面危机日深,前途堪虞,亟待保护。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江南丝竹》虚拟课程,即是一个专门制作并加强了的旨在学习与交流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江南丝竹乐种内容的系统,将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化形式重新展现其历史、乐理、器乐、民俗等相关内容。本次毕设拟探索江南丝竹音乐数字展示传承新模式,意图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并结合unity软件制作一款虚拟课程,其内容主要以乐器和名曲展示为主,辅以“虚拟助手”能够基础开展课程教学。同时研究unity、l2d、blender等软件之间的搭桥转换,在保证课程演示流畅的同时不失美观。
具体工作:制定虚拟课程的策划方案与功能实现。进行系统的具体策划,包含功能模块、信息流程、交互方式、文案及具体目标点内容的展示形式等;任务细化与具体制作:基于策划文档,进行具体功能逻辑架构;设计交互方式,通过极具丝竹风格的交互表演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协调,确认课程内容是否有误及实施效果等,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
预期目标:
《南乐之形》虚拟仿真课程预期包含江南丝竹概述、乐器展示、乐曲赏析三大主要功能模块。意图将丝竹文化、乐器演奏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式的传承。
一.策划执行
明确虚拟课程主要功能并能够将功能内容实施透彻,使各个功能之间达到完美的衔接延续,反馈与丝竹相关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继续下一步的学习使用,使用户在学习时能够顺畅理解并激发用户对丝竹文化的兴趣与思考;充分把握任务流程,准确表达控制及其效果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组员潜力,在有限时间内将作品最大限度地实施。
二.交互设计
江南丝竹是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组成的器乐演奏形式,以丝弦为切入点,带有“缓歌慢舞凝丝竹”的韵味,虽缓却灵动,与美术融合,尽力表现“眼前丝竹和,声里唱新声”的拥有一致性、合适性和情感的交互行为。
三.实现
使用unity软件制作课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观察法
通过对乐器模型的观察,认知各类民族乐器的构造。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观察丝竹乐在现实中的应用,了解丝竹乐种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文献研究法
通过一些已有的参考文献学习相应的技术,再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
3.实验研究法
通过学习市场上已有相关教程和案例后,通过结合已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使用unity制作虚拟展厅、线上电子乐器等内容并且调试,让其能够进行参观操作、体验情景、乐器的简单演奏等内容。
4.功能分析法
目前虚拟课程随着教育部的推广已经越来越多,但依旧有不足,着眼其已有的应用与功能去分析其功能的缺陷和应用的前景,大胆的假设和猜想其以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领域等,结合已有云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功能的创新设计与突破,将云课程的课程内容能够真正可适用于课堂教学。
5.对比分析法
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各类虚拟实验课程进行分析对比,取其长处,进行总结,并能随之运用到自身作品之上或规避部分问题。
研究步骤:
1.资料收集。实地考察江南丝竹相关地址,近距离感受丝竹文化;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丝竹乐种的文化定位与形态的综合研究内容,为云课程整体内容打好基础框架。2.拜访专业人士。基于丝竹音乐并不是自身专业向,听取专业人士意见极为重要,选择与我校音乐系的老师们进行一个深度讨论,确认专业知识的各项内容,明确课程文本大纲,力求不犯任何专业性问题。
3.策划。基于专业内容来最大限度的展示江南丝竹乐种的丰富内容,做好江南丝竹的历史、乐理、乐器等相关功能板块的规划,让用户在有限的范围内了解江南丝竹的起源、发展、继承的过程,并且能够简单演奏丝竹乐曲,得到一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视觉上的享受。
4.交互设计。使交互能够与虚拟课程内涵相辅相成,在交互上展现丝竹乐种其“小、细、轻、雅”的特点;格调统一,交互形式和丝竹特色有机结合;加强互动,展示与学习揉为一体,使云课程的学习不枯燥。
5.资源整合。基于本课程需要大量音频,建立相应的音频库是极为重要的,需与音乐系商讨如何录制符合要求可使用的音频音乐。
6.测试。因本课程体量巨大,测试需严谨进行,在确保无任何问题后方可发布。
4. 参考文献
[1]郭瑾蓉.民间习俗中的江南丝竹——历史、文献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2(02):82-84.
[2]张译舟.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南丝竹传承模式研究[J].大观(论坛),2022(01):117-119.
[3]吴磊.江南丝竹音乐形态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2.9.
[4]洪惠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江南丝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94-97.DOI:10.19712/j.cnki.jsjyxb.2021.04.023.
[5]伍国栋.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5.
[6]魏薇.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南丝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19(02):89-98.DOI:10.15965/j.cnki.zjys.2021.02.015.
[7]严永和,李帅通.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J/OL].河北法学,2021(05):43-56[2022-11-24].DOI:10.16494/j.cnki.1002-3933.2021.05.004.
[8]高翔,罗炳玲.基于孵化原理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研究[J/OL].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23-28[2022-11-24].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1.02.005.
[9]杨立.析“生态音乐学”视野下的江苏“江南丝竹”现状[J].北方音乐,2020(11):230-231.
[10]张熠滢,杨立.论传统乐种的传承与发展——以常州“江南丝竹”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44-245.
[11]李泽镇. 二胡江南丝竹流派的教学方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459/d.cnki.gynfc.2020.001255.
[12]杨立.“丝竹故里”话“丝竹”——太仓“江南丝竹”现状与研究[J].大众文艺,2020(05):124-125.
[13]吴子铭.新时代江南丝竹的传承与“活态”发展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4):183-184.
[14]候艺航,王立扬.浅谈江南丝竹中的琵琶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19(13):36-37.
[15]庞卓.江南丝竹音乐对扬琴发展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9(07):81-82.
[16]苏国良.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7):41-42.
[17]黄蓉.浅析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奏及情感表达[J].休闲,2019(01):48.
[18]臧凤皎.巧用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手法——《江南丝竹》教学设计[J].创新时代,2018(04):96-97.
[19]严永和,李帅通.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J/OL].河北法学,2021(05):43-56[2022-11-24].DOI:10.16494/j.cnki.1002-3933.2021.05.004.
[20]高翔,罗炳玲.基于孵化原理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研究[J/OL].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23-28[2022-11-24].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1.02.005.
[21]李泽镇. 二胡江南丝竹流派的教学方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459/d.cnki.gynfc.2020.001255.
[22]臧凤皎.巧用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手法——《江南丝竹》教学设计[J].创新时代,2018(04):96-9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8周(10/21)前进行选题申报
第10周(11/4)前任务书下达
第13周(11/25)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15周(12/9)前进行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二)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
第4周(3/17)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框架,毕业设计作品中期检查
第8周(4/14)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
第11周(5/1)提供毕业设计作品
第12周—第13周(5/8-5/19)进行展览
第13周(5/19)毕业设计说明书定稿
第14周进行查重
第15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第16周完成毕业设计材料归档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