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
研究目的:在现代社会,昆曲过于慢节奏的表演形式、陈旧的唱词内容和与日常生活中服饰大相径庭的戏服都使得昆曲的观众越来越少。提起戏曲,大部分人往往只知道一个京剧,对其他类型知之甚少,实际上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对现代全国大部分声腔剧种都有深刻的影响。昆曲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最后遗存,拥有文化和文学上的“合美意义,昆曲中高度凝聚着中华文明对美的追求与思考,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昆曲不断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之所在以及宣告它在艺术中有着无可厚非的雄踞地位。选定昆曲作为设计主题,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昆曲的重要性、能够欣赏其魅力与独特的韵味,同时展现昆曲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样子,改变人们传统中昆曲一成不变的陈旧印象,使得观众有兴趣去自行深入了解昆曲文化,有意识的自发去保护并传承昆曲。
研究意义: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昆曲艺术剧目丰富多彩,文词华丽典雅,曲调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武功技艺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富有诗的意蕴,画的风采,熔戏、文、乐、歌、舞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对后来的京剧和众多的地方戏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它被看作是中华民族戏曲的代表,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中国戏曲艺术集大成者。它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戏曲表演的典范。对昆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就是对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搜集昆曲中的服饰、妆容、背景、舞台特色、唱腔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昆曲的历史发展与当今现状,提炼出较为典型的元素加入作品中,重点突出昆曲不同于其他戏曲的特点和魅力。以交互软件的形式展现昆曲的发展历史与专属的艺术特色,在平面设计和交互设计中加入相关元素,绘制身穿不同典型昆曲戏服的角色形象和加入昆曲元素的插画,加入一些交互让平面的图片有一些简单的动画。
预期目标:通过丰富的交互形式和页面设计,结合昆曲音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昆曲的相关介绍,使观看者在浏览过后能体会到昆曲独特的美感,愿意更多的了解并传承昆曲文化。融合视觉特效、图形设计、字体设计、互动设计等多种领域,不仅限于死板的文字介绍,而是运用不同的设计构思展现昆曲特色,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分配得当达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同时能升华主题让作品不单单只是单薄的介绍昆曲。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调研所涉及课题的背景资料,采集素材图文素材,内容包括: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索性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选择与内容相匹配的风格。
步骤:1.搜集昆曲相关背景资料,采集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分类
2.绘制不同交互软件页面的草图,进行页面的交互设计
4. 参考文献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8周(10/21)前进行选题申报
第10周(11/4)前任务书下达
第13周(11/25)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15周(12/9)前进行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二)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
第4周(3/17)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框架,毕业设计作品中期检查
第8周(4/14)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
第11周(5/1)提供毕业设计作品
第12周—第13周(5/8-5/19)进行展览
第13周(5/19)毕业设计说明书定稿
第14周进行查重
第15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第16周完成毕业设计材料归档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