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戴望舒(1905-1950),20世纪30年代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因作品《雨巷》传诵一时,被称为“雨巷诗人”,作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戴望舒的作品具有突出的忧郁情调、美丽而生活化的意象、含露有致的抒情口吻,真实地反映了大革命失败时期青年知识者的真实心境,于其时倍受青年读者的喜爱,是现当代诗歌绕不开的一株“望舒草”,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戴望舒虽然身为现代诗人,在创作上却体现出很突出的古典文学色彩,尤其受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影响最深。早在本世纪初,受传统文化热潮的催动,已有学者开始关注现代诗对古典诗歌继承的现象,其中不乏对戴望舒诗中浓郁的晚唐温李诗色彩进行探讨的篇章,如龙泉明、程振兴《古典情怀的现代重构——论戴望舒诗歌向传统回归倾向》中,提出了戴望舒诗歌具有浓厚的东方情味,如美丽而忧伤的爱情主题、浓郁的还乡意识(戴望舒的很多诗都关注青年的“城市怀乡病”)、圆圈式抒情结构;而董乃斌的《李商隐和现代诗人戴望舒》、李璇的《浅谈戴望舒对李商隐诗歌的继承和发展》等多篇文章则对二人诗作的内容和艺术进行了直接的比较和探讨。目前对两位诗人研究的结果有如下几点:
一、30年代诗坛出现由现代派引导的“晚唐诗热”,使现代诗呈现出了对古典诗歌明显的回归倾向。多数现代派诗人都在自己的著述中明确表达过他们对温庭筠、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对精致冶艳的晚唐诗风由衷的喜爱:如周振甫评价晚唐诗为“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何其芳则称自己念私塾时已能熟背许多温、李诗词,成年后“读着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冶艳的诗词, 蛊惑于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又在几位班纳斯派以后的法兰西诗人的篇什中找到了一种同样的迷醉”;废名则以其为评价同时代诗人创作的参考,如他曾说卞之琳的诗“有温的秾艳高致”、“还有李诗温柔缠绵”,“卞诗没有李商隐金风玉露的清了, 林庚却有……”。30年代现代派诗人也较多地描写在繁华都市中感受到的乡愁、对黑暗社会背景下国家命运的忧患、个人政治理想遭遇挫折的苦闷和对爱情失落的吟咏,格外关注诗本身美感,表现对艺术本体高度的重视,这与晚唐诗“幻想”、“朦胧”、“潜气内转”的诗风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传统文献检索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资料
2、比较分析法:将戴望舒和李商隐两位诗人生活的时代、生平、作品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结合对具体诗篇的分析,说明戴望舒对李商隐的继承
4. 参考文献
[1]戴望舒. 戴望舒的诗:戴望舒经典诗歌集[M].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3.
[2]卞之琳. 戴望舒诗集序[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3.
[3]王文彬. 戴望舒年表[J]. 新文学史料. 2005年01期.
5. 工作计划
1、2022.11.05讨论论文选题;
2、2022.11.15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22.02.28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