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几乎同时,被称为“改革文学”的思潮勃然兴起,1985年文化寻根意识等思潮的崛起,可见80年代的文学思潮比较丰富,作家的接受度较高,因而文学创作繁荣发展,同时作家的创作个性逐渐体现,较自由。1985年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反思”“寻根”这些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些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文化寻根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1988年开始动笔写作,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90年代产生新历史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其代表。
陈忠实(1942-2016),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其中9部(篇)作品或全国及各大刊物奖。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等。《白鹿原》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之日就备受关注,也凭此书获得了“1998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的背景是二十世纪前五十年,同时也涉及到了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时间跨度之长,事件涉及之广,人物描写之多。正如作者在扉页上所写:“小说被认为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不仅是小说名,同时它也是一个地理名称,但在白嘉轩等人的心中白鹿原是一种坚守的信仰。小说展现了在民主革命的冲击下,以白鹿原作为一个初级社会来反映大社会,写出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在新旧制度、文化的冲击下产生的变化。同时小说中还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其带来一种人物对命运的无力感以及一种悲剧性。《白鹿原》至今已出版24年,各位大家对其研究已经很多,通过查阅,单对于《白鹿原》小说而言,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谈陈忠实对白灵的创作意图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泛读文本法:大量阅读陈忠实的作品,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2、精读文本法:仔细阅读《白鹿原》,整理其中的时间线、主要事件、人物关系及其性格特征,特别是白灵,仔细阅读分析关于她的情节、描述等。认真观赏《白鹿原》改编的电影与电视剧,研究其对白灵形象的塑造。
4. 参考文献
[1]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105-118.
[2]宋海婷,陈思广.《白鹿原》研究二十二年(1993-2015)述评[J].学术论坛,2016(10):113-118.
[3]李建军.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J].小说评论,1993(4):34-38.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