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汪曾祺小说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24 15:54: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作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京派作家之一,汪曾祺的作品一直广受评议,其“朴素而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对“和谐”之美和俗世生活之美的追求与描写,以及“散文化”小说以及独特的文体风格,都给他同时期乃至其后的许多作家与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审美追求和创作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极其复杂的儒、道、佛三家精神思想的融合,以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正因如此,学界对汪曾祺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汪曾祺的生平经历与创作关系的研究

作为出生于旧时代、又经历了那整个从生活到思想都新旧交替着的特殊时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汪曾祺的生平经历对他的创作风格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摩罗在他的《末世的温馨——汪曾祺创作论》中,简要探究了汪曾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以及他的祖辈、父辈给他的影响在他的性格、审美、思想精神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同时,他的故乡高邮所具有的温馨、宁静的生活氛围对于他创作流露出的风格气质也有着无形但深刻的影响;此外,摩罗的另一篇文章《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则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汪曾祺许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隐晦而压抑的悲剧意识,以及对于这种悲剧现实的反抗,而这种悲剧意识和反抗精神与当时压抑束缚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另外还有季红真的《汪曾祺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汪曾祺小论》,这篇文章主要表述了对于汪曾祺创作思想形成与所受影响的分析,季红真认为虽然家庭、故乡等对汪曾祺创作思想以及作品风格气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他的观念以及精神形成起到最大催化作用的,仍然是“五四”新文化精神

二、关于汪曾祺文学思想的研究

由于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同时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催化,汪曾祺的文学思想呈现出一种多重精神相结合的特点,既含有浪漫主义精神,又表现出传统的儒家、道家精神,兼有西方现实主义的影子,这种互相融合在一起的不同精神,是汪曾祺文学思想特殊性的源头之一。

石兴泽以他的《汪曾祺论》这一文章,探究了汪曾祺在创作中处处有所流露的、充满灵气且富于诗意的浪漫主义精神;而在《汪曾祺的魅力》一文中,孙郁表达了自身对于汪曾祺作品的看法,他认为汪曾祺的创作中包含着一种对于中国所固有的特别精神秩序的体现,他的作品的含蓄而充满古典美的气质,作品“松散之中总隐约闪现着”的灵气,这一切都应当是来源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消化与融合。

三、关于汪曾祺小说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在关于汪曾祺小说作品的众多研究中,又往往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是探讨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意识。充满传统文化意蕴一直是汪曾祺小说作品的一大特征,而大部分研究汪曾祺的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关于这一点的研究也十分丰富。

杨剑龙在他的《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意识》一文中,就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汪曾祺通过小说作品流露出来的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对清净冲淡而充满了人情世俗味道的老庄精神与儒家精神的继承;而杨联芬的《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中,也在系统地论述了这三者之间的继承、异同与特点之后,写到了汪曾祺师承自废名、沈从文,又结合自身,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蓄而不疏离的古典名士风度,这使得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平和仁蔼的温情;夏元明的《汪曾祺小说与民间文学》则意在探究传统民间文化在汪曾祺小说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这些传统民间文学对于汪曾祺小说作品的独特韵味与趣味的影响。

当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意识得到了广泛注意之后,相应地其作品所具有的现代性也自然而然引起了相当一部分研究者的兴趣,这是第二种主要的研究思路。

曾一果在《过去的“现实主义”——由汪曾祺的“现实主义”论谈起》一文中,主要探究了汪曾祺小说作品中区别于同时代主流作家的独特“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着眼于对旧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描写,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法,用充满了兴趣的、温和甚至还带点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打量这样的生活,描绘这样的生活;通过《汪曾祺的现代主义面孔》一文,吴迎君着重论述了汪曾祺对于现代主义“历经从外在技法探索到内在精神契合”,最终创作出浸透了现代主义的晚年“文革系列”小说;在刘明的《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中,他认为汪曾祺在小说作品中,将传统的“仁爱”、“自然”思想与现代西方思想中的“人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对于传统儒家、道家精神的全新现代性理解,表现出了十分鲜明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想。

四、关于汪曾祺散文的研究

与其小说作品研究相似,汪曾祺在散文作品中流露出的传统文化意识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尤其是他在散文中表现出的宛如古典文人士人的审美精神与情怀、雅趣,格外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与分析研究。

王尧在《“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再论汪曾祺散文》中,剖析了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传统文化与文人气质的魅力,他对于审美化人生的书写,传统文人士大夫一般的情致与雅趣,以及他散文近似“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滋味,并称汪曾祺是“文化转型时期文人传统复活与转化的精神与艺术的标本”;同样地,在《古典文人话语的当代表达——论汪曾祺、贾平凹散文中的“雅趣”》一文中,谷海慧以汪曾祺散文中的“雅趣”为切入点,论述了汪曾祺对于“求趣”、“尚雅”的古典文人情怀的继承与现代性表达。

季红真又以《论汪曾祺散文文体与文章学传统》这一篇文章探究了汪曾祺散文对古典散文传统的继承,以及将其与自身创作体验的融合,从而“沟通了中国文章学的渊源,也形成了中国散文的重要传统”;在《论汪曾祺散文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中,黄科安认为汪曾祺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与审美特征”的折射,并分析论述了汪曾祺散文表现出来的儒道互补、相融相济的特性。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关于汪曾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作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并对汪曾祺创作中的现代意识加以剖析。然而汪曾祺创作的魅力除了来自于对于传统精神的继承,以及对于现代意识的消化之外,还和作家的个性、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有离不开的关系。他所经历的、感受的、学习到的一切给了他特别的视角,也给了他独特的灵感,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一切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出来,最终造就了他自身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异于寻常的魅力,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汪曾祺小说作品的阅读、了解以及分析,以几部代表性作品为例,借助对于其中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使用意象、情节和细节的设置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其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描写与体现、审美偏好特点与创作思想特点;同时结合作家生平,将其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与他的家庭、故乡、所受教育以及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相联系,细析其创作思想的形成,从而探究汪曾祺文学创作思想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呈现,以及他对于现代意识的接受、消化与自我融合。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一 创作思想成因探究

1.生活环境

汪曾祺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想之间充满对立冲突,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消失,而西方新思想新观念刚刚传播进来,而幼年的汪曾祺又是一个对一切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丰富的南方水乡里,对周围的一切都细心观察,父亲如何作画,路边小店如何做生意,手艺人们如何做银器、熬糖、煮茶干,“画工”们如何画像,并将这些都记在心里,而这些观察和感受成为了他小说创作的基石。

2.家庭影响

他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封建地主家庭,衣食无忧,兴趣广泛。对他影响很深的祖父、父亲都是较为典型的传统文人。祖父是晚清末年的“拔贡”,自然受过很高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孙子颇为宠爱,亲自教他写过八股文;父亲也是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位文人,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说的,“是一个最聪明的人,多才多艺,金石书画皆通”,在审美方面给了汪曾祺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在这样的祖辈父辈的影响教导之下,汪曾祺的思想、审美等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影响。

3.时代背景

在汪曾祺成长生活的时期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新思想已经开始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当时的人们,潜移默化之间,也不例外地对汪曾祺精神世界的构建产生了初步的影响。而就读于西南联大期间,汪曾祺在进一步受到了“五四”新思想更持久的影响之后,又接触学习了西方其他的许多先进文艺理论,并且受到当时最先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引领、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名家学者们的教导,开始学习并且运用一些西方技法进行创作尝试。

4.学校影响

汪曾祺虽然生于一个传统士人家庭,但是汪曾祺接受的却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西结合式的学校教育,小学初中时学习的古文等为他后来作品的传统文化蕴含奠定了基础,归有光的叙事散文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风格。

而就读于西南联大期间,汪曾祺在进一步受到了“五四”新思想更持久的影响之后,又接触学习了西方其他的许多先进文艺理论,并且受到当时最先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引领、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名家学者们的教导,开始学习并且运用一些西方技法进行创作尝试。

此外, 汪曾祺所就读的西南联大在当时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中心,所以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往往流露出来对于人性的刻画以及探索,这正是现代主义思潮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5.来自沈从文先生的影响

师从于沈从文先生之后,在文字风格,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深受其影响,学习继承了那种温和朴素的乡土小说创作,并最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汪氏文风”。

二 创作思想分析

1. 传统中国社会里“小人物”的形象

在汪曾祺的小说作品里,绝大多数的人物都是生活在街头市井的普通人,他们努力为生活而奔波,有一些甚至在生活温饱的边缘挣扎。但是在作者笔下,这些小人物在平凡的外表之下,往往具有传统式的可贵性格和品质。他们善良,勤劳,待人真诚温和,坚守朋友之义,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可贵的品质使得他们的形象平凡却并不平庸。

(1)天真自然的纯稚爱情——《受戒》中的小英子和明海

(2)坚韧积极的生活态度——《大淖记事》中的巧云

2. 充满乡土气息的环境和细节、情节设置

(1)“世俗气”——环境背景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里的环境,往往是充满了烟火气的世俗生活。这种烟火气息紧紧地围绕着人物,于是我们仿佛可以听见故事主角走在街上时,路边小摊的吆喝声,相识邻居在路边的闲聊,放学儿童们奔跑着打闹的声音;看见银匠叮叮当当地捶打着什么,熬糖的长柄勺子一圈圈地在锅里搅啊搅,女人们手指飞快地织出一片片雪白的苇席。主角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成长,生活,做出人生的选择,环境影响了人物,而人物也与环境融合。

(2)“人情味”——细节描写

在作品中还有很多特别的细节描写。小孩子们在墙上的涂涂画画;挑货的女人们头上插着的“柳球”是什么样的;路边一家小店主人的外号是如何得来,等等方面。这些看似多余的细节描写恰好构成了一副完整的、生动的画面,使得作品更加丰富真实,这是对故事背景的细化,也是对风俗人情的展示,给作品整体营造了一种平淡温和的氛围,并且流露出了作者对于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欣赏、赞美,还有隐隐约约的怀念。

(2)“和谐性”——情节设置

和谐、平淡、,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也是汪曾祺小说较为明显的特点之一。情节都是在不疾不徐地发展,整体趋向于平淡自然,很少出现将故事情节中产生的冲突描写得非常激烈,或者意料之外的情节反转这种设置。这种情节上的平缓和谐也给作品整体;笼罩了一层柔和、淡远的色彩,表达了作家在情节设置上的独特取向。

3. 新旧交融的写作手法

(1)现代西方写作手法的运用

汪曾祺虽然在创作中处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甚至于写作技巧也糅合了中国传统笔记体小说,但现代性写作手法和技巧在他的作品中也常有体现,尤其是在《鸡鸭名家》、《岁寒三友》中,含有许多“意识流”的部分在其中。

(2)传统水墨画的“留白”技巧

国画创作中有种常用的技巧叫做“留白”,譬如齐白石画虾,只画了几棵水草和两只虾,但是却给人以充满水的感觉。而汪曾祺小说作品中也常常运用这种技巧,既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又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回味。

4. “水”意象的大量使用

在汪曾祺绝大部分小说作品中都出现过的“水”这一意象,可以说承担着烘托氛围、推动剧情发展、象征人物性格等等多方面的重要的作用。而作者对这一意象的偏爱固然与其生长生活的江南水乡环境有离不开的关系,但是从更深层次而言,这种偏爱更主要是由于作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的特性与精神内涵的偏好和继承。

5. 对于平淡自然的和谐、含蓄之美的追求

朴素而充满韵味的语言,含蓄而坚韧乐观的人物,温和流畅的情节设置,这一切都给了汪曾祺小说作品一种柔和悠远的和谐氛围,而这正是作者审美思想的体现。

本论文将主要按照这两个层次,结合具体的作品以及人物形象,探究其中的文学意蕴,以分析了解作者的审美思想与创作思想。这其中对于传统精神文化内核的体现,以及对于现代思想的流露,都使得我们更能体会到汪曾祺小说的独特魅力。

预期目标

借助对于汪曾祺的几部具体小说作品的分析研究,分析其中的具体人物形象和代表性的意象,了解他的审美偏好和思想特点,探究其创作思想的独特性,再综合汪曾祺的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中人物性格以及使用意象上的象征意义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范读文本法:阅读汪曾祺的小说集,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2.精读文本法:仔细阅读汪曾祺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概括分析其中的文学意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曹鹏选编.汪曾祺经典小说选[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2] 摩罗.末世的温馨——汪曾祺创作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6:(9):33-44

[3] 王尧.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再论汪曾祺散文[J].苏州大学学报,1998:(2):80-84

[4] 季红真.汪曾祺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汪曾祺小论[J].文艺争鸣,2009:(8):128-131

[5] 杨联芬.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3):52-62

[6] 杨剑龙.论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1989:(5):98-103

[7] 摩罗.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J].小说评论,1997:(10):4-14

[8] 曾一果.过去的“现实主义”——由汪曾祺的“现实主义”论谈起[J].文学评论,2006:(7):61-69

[9] 石兴泽.汪曾祺论[J].文艺争鸣,2007:(4):117-122

[10] 夏元明.汪曾祺小说与民间文学[J].中国文学研究,2003:(3):74-76

[11] 孙郁.汪曾祺的魅力[J].当代作家评论,1990:(12):65-69

[12] 季红真.论汪曾祺散文文体与文章学传统[J].文学评论,2007:(3):86-90

[13] 谷海慧.古典文人话语的当代表达——论汪曾祺、贾平凹散文中的“雅趣”[J].社会科学研究,2005:(1):159-162

[14] 黄科安.论汪曾祺散文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江淮论坛,1998:(10):95-100

[15] 刘明.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3:(10):67-70

[16] 吴迎君.汪曾祺的现代主义面孔[J].当代文坛,2006:(11):59-62

[17] 郜元宝.汪曾祺论[J].文艺争鸣,2009:(8):112-127

[18] 夏逸陶.忧郁空灵与明朗洒脱——沈从文汪曾祺文体比较[J].中国文学研究,1990:(12):75-80

[19] 行人.他耕耘在真善美的土地上——论汪曾祺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84:(3):43-54

[20] 汪曾祺.邂逅集[M].河南文艺出版社,2016

[21] 曹鹏选编.汪曾祺经典散文选[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讫时间

1

2022. 11.152022.1.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2.1. 2022.2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2.2——2022.3.6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2.3.6——2022.3.15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2.3.15——2022.4.20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2.4.20——2022.5.20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2.5.21——2022.6.5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

8

2022.6.5——2022.6.14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9

2022.6.15——2022.6.16

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