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n “Gap Year” Participation in China and USA开题报告

 2022-12-20 10:30: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间隔年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并逐渐流行开来。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间隔年也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推崇和高校的支持。我国间隔年推行起步较晚,对于间隔年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概念推广阶段,而对于中美青年参与间隔年的参与度以及实践性的差异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鉴于有关间隔年研究的中外文献较为有限,我也将参照一些相关知名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及学术成果,在论文中对中美青年间隔年的参与度及实践性方面的差异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并细致分析造成此类差异的具体原因,以期对此领域的研究尽一份力。

Review of Gap Year Provision(Dr Andrew Jones著,伦敦大学,2004)一研究报告,概述了英国对于间隔年研究的现状,旨在对现有关间隔年参与研究的文献进行一个较为细致的总结,更加科学地建构了对于间隔年研究的框架,对间隔年的定义,分类,时间跨度都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系统且详尽的阐述对于我介绍间隔年的定义及活动分类提供了思路,并有助于我更好融合相关概念,作总结性概括。该研究报告还简要介绍了全球间隔年活动参与的专业组织机构。除此之外,本报告还对保证间隔年参与活动的质量管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这对撰写论文中“对当前间隔年开展的建议”板块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国外高等教育中“间隔年”的缘起、发展和意义》(陈艳萍著,现代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五期)一文,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简述了“间隔年”这一概念的定义,起源和发展情况,介绍了不同国家(美国,英国等)学生参与“间隔年”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了不同高校对于“间隔年”的态度及对应策略。对有如间隔年的历史渊源,意义延伸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综上所述,本文对于我分析比较不同文献对于间隔年定义,分类的差异,做总结陈述,并在论文中进行呈现起到很大的作用

《间隔年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魏申著,华南师范大学, 2013年)一文,梳理了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间隔活动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相应的对比,分析了中外间隔年旅游在发展阶段、公众态度、内在动机方面的差异。在论文中,我将会对造成中美青年在对待“间隔年”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类,本文所提到的三方面差异将会部分作为分类要点,进行集中体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介绍间隔年的定义和活动分类

2. 介绍中美间隔年活动的发展现状和差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已出版书籍、机构报告等资料,了解中美间隔年活动的发展现状

2. 通过网络搜集中美有关间隔年参与研究的相关资料

3. 归纳、对比搜集到的资料,比较中美两国青年在对待“间隔年”活动方面的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Dr Andrew Jones Review of Gap Year Provision[M]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London 2004

2. Kevin, Joanne.et al GAP YEAR VOLUNTEER TOURISM Myth of Global Citizenshi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

3. 陈国明 跨文化交际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 陈艳萍 国外高等教育中“间隔年”的缘起、发展和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学报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第八学期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